4006770986
当前位置: 首页>> 舆情简评 >>正文

舆情简评|沈阳一男子二环高架违停摘葫芦

2025-08-26 17:14
作者:C浏览次数:180

一、事件概述

2025年8月22日,沈阳二环高架隔音墙旁自然生长的野生葫芦被路人发现并拍摄视频上传网络,因其吉祥寓意且位于市民日常通勤路段,迅速成为城市网红符号,网友发起葫芦保卫战接力打卡,呼吁“谁都不许摘”。

8月23日深夜,一名年轻男子(郭先生)踩踏护栏摘走葫芦,还拍摄视频配文“二环葫芦我拿走了袄”公开炫耀,引发市民愤怒。网友通过其社交账号信息锁定当事人,8月25日,当事人通过社交账号表达歉意,称“真心道歉,就是图好玩才摘,已配合警方接受处罚。二环路违停扣9分,罚款200元”。此外,郭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的不当言行给大家带来不良感受,会认真接受教训、深刻反思问题,还自称即将举办的婚礼已取消。

二、舆情趋势

由上图趋势可以看出,有关“沈阳一男子二环高架违停摘葫芦”的媒体舆情于08月25日22时00分达到最高峰,网民舆情于08月25日18时10分达到最高峰。

三、传播平台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沈阳一男子二环高架违停摘葫芦”的舆情主要集中在短视频平台,相关舆情量,占总量的60.7%,其次为新闻APP占35.3%,社交网络占3.2%。

四、情感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关于“沈阳一男子二环高架违停摘葫芦”的舆情情感倾向呈现出以中性为主的特点,中性舆情占比达50.6%;其次是负面舆情,占比42.6%;正面舆情相对较少,占比6.8%。

五、热词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沈阳一男子二环高架违停摘葫芦”的话题提及频次较高的词语有“葫芦”、“沈阳”、“二环”、“婚礼”、“二环葫芦”等。

六、媒体报道

媒体对此次事件的报道主要观点可归纳如下:

1.关注事件处理进展及当事人受罚  

事件核心围绕男子摘取沈阳二环高架葫芦后的处理结果。当事人郭某因在二环快速路违停摘葫芦,被沈阳交警部门罚款200元、扣9分,其自称原定婚礼已取消。媒体详细披露处罚依据及当事人道歉视频内容,强调公共交通安全法规的严肃性,并通过“平安是最大福禄”的提示呼吁公众遵守交通规则。

2.聚焦网友自发守护葫芦的集体行动  

葫芦从被发现到被摘走,引发全网“守护接力”。网友通过每日记录“葫芦存活状态”、发起“葫芦保卫战”,将其视为城市浪漫符号和精神寄托。媒体报道重点呈现市民对公共空间中自然生长物的情感联结,以及集体行动中体现的城市温度,例如网友评论“世界破破烂烂总有人缝缝补补”。

3.讨论破坏行为背后的流量追逐与公共责任  

媒体批判摘葫芦者为博取流量破坏公共景观的行为,指出其“摘前求红、事后卖惨”的矛盾性。报道分析当事人拍摄炫耀视频、事后道歉求原谅等行为,揭露部分人为追逐网络关注不惜损害公共利益的自私逻辑,并呼吁以公益行动弥补过错而非敷衍道歉。

4.聚焦市民重建城市浪漫的暖心行动  

在葫芦被摘后,有市民连夜在隔音屏后寻获新葫芦并冒险挂回原处,这一行为被赞为“缝补城市美好”。媒体报道着重刻画市民自发维护公共空间情感载体的行动力,通过“守护葫芦二弟”“沈阳是座有温度的城市”等网友留言,强化城市人文精神的正面叙事。

5.解析葫芦象征意义与文化认同  

媒体深入挖掘葫芦作为传统文化符号的意涵,指出其“福禄”寓意成为市民集体情感投射的核心动因。报道结合网友留言中“祝福福禄好运常在”等内容,揭示自然景观与民俗文化结合产生的社会共鸣,同时反思公共空间景观承载的现代城市文化价值。

七、网民观点

1.行为恶劣批判

该男子在二环快速路违停摘葫芦,还到处炫耀,甚至申请账号到别人拍葫芦的账号下留言,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交通规则,还破坏了大家心中的美好打卡点,是一种寻衅滋事、没素质且哗众取宠的表现。他为了博关注、起号当网红,不惜做出这种令人反感的事,其思维和行为方式让人无法理解,被大家批判是理所应当的。例如他明知摘葫芦不道德还去做,还将别人心心念的小美好霍霍了,还把葫芦尸体晾给大家看,这种行为实在恶劣。

2.安全隐患担忧

二环车多速度快,挂葫芦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挂上去的葫芦几天就会变黑且没观赏性,还可能导致效仿的人增多,增加道路危险。此外,葫芦掉下来也会影响行车安全,所以大家认为没必要再挂葫芦,不希望因为这种行为引发交通事故。比如有人提到二环那么危险,挂葫芦是另一种作秀,还有人觉得不要挂葫芦以免过犹不及。

3.违法处罚支持

交警对该男子在二环快速路违停摘葫芦的行为进行罚款200元扣9分的处罚是合理且必要的。这种在快速路违停的行为本身就违反交通规则,理应受到处罚。大家认为该男子被处罚一点都不冤,他为了自己的不当行为付出代价是应该的,这也能起到警示作用,提醒其他人遵守交通规则。

4.反对网络暴力

虽然该男子的行为不对,但有人认为不应该对他进行网暴。他已经受到了交警的处罚,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大家应该点到为止,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毕竟他因为这件事婚期都延迟了,代价已经很大了,过度的网络暴力可能会对他造成更大的伤害。

5.行为动机质疑

大家质疑该男子摘葫芦的动机,认为他是为了起号当网红、捞偏门才去摘葫芦的。他可能觉得这样做能博眼球、吸引流量,但没想到会遭到大家的反感和批判。他的这种行为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还让自己陷入了困境,甚至影响到了自己的婚姻和生活。

八、热门文章

九、研判分析

(一) 风险分析

1.网络暴力风险:从媒体报道、大V言论和网民观点来看,事件当事人摘走葫芦并炫耀的行为引发了网友的强烈愤怒。这种网络暴力可能会对当事人及其家人造成严重的精神伤害,甚至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当事人的心理崩溃、极端行为等。同时,网络暴力也会破坏网络环境的和谐与稳定,影响社会的公序良俗。

2.公共安全风险:一方面,网友为了守护葫芦或打卡“葫芦生存状态”,可能会在二环快速路附近停留、减速拍照,这会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二环快速路车流量大、车速快,任何微小的注意力分散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另一方面,热心市民在隔音屏后面重新找到葫芦并送回,以及后续有人往原址挂葫芦的行为,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在二环桥上操作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如人员掉落、葫芦掉落影响行车安全等。

(二)后续工作建议

1.引导理性舆论:通过官方媒体、社交平台等渠道发布理性客观的评论和信息,呼吁网民尊重他人权利,避免使用过激语言进行网络攻击。

2.加强公共安全管理:交通管理部门加强对二环快速路的巡逻和监管,对在该路段停留、减速拍照等影响交通安全的行为进行及时制止和处罚。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驾驶员注意交通安全,不要因关注葫芦而分散注意力。对于在二环桥上挂葫芦等危险行为,要及时进行劝阻和制止,并通过媒体宣传此类行为的危险性,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上述报告,为“鹰眼早报告”人工智能编写。若需要查看更多社会舆论热点事件分析研判报告,可申请免费试用蚁坊软件的AI舆情分析报告工具。(舆情分析报告自动生成工具免费试用入口>>>)

 

相关阅读推荐:舆情简评|吉林大学新生宿舍楼禁止异性家长进入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

免费试用

首页

产品中心

舆情播报

关于蚁坊

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