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概述
2025年8月20日,有网友发布图片称吉林大学北苑学生公寓张贴迎新规定,依据《关于家长在迎新期间进宿舍楼的建议》,要求新生报到期间仅允许同性家长进入宿舍协助搬运行李,异性家长禁止入内,特殊情况需联系工作人员处理,该规定引发广泛讨论,部分网友支持,认为较为合理,也有人指出未充分考虑学生搬运大件行李的实际困难,质疑措施“一刀切”。
8月21日,记者致电北苑学生公寓核实,工作人员确认规定属实,解释“妈妈可以进女寝,爸爸可以进男寝”,且宿舍楼下配备小推车供学生搬运物品使用,还表示公寓是依学校统一安排执行该项政策。
二、舆情趋势
由上图趋势可以看出,有关“吉林大学新生宿舍楼禁止异性家长进入”的媒体舆情于08月21日11时达到最高峰,网民舆情于08月21日16时达到最高峰。
三、传播平台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吉林大学新生宿舍楼禁止异性家长进入”的舆情主要集中在短视频平台,相关舆情量,占总量的36.9%,其次为社交网络占35.6%,新闻APP占24.9%。
四、情感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关于“吉林大学新生宿舍楼禁止异性家长进入”的舆情情感倾向,负面舆情占比最多,达49.6%;其次是中性舆情,占40.5%;正面舆情较少,占9.9%。
五、热词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吉林大学新生宿舍楼禁止异性家长进入”的话题提及频次较高的词语有“家长”、“异性”、“吉林大学”、“新生宿舍”、“规定”等。
六、媒体报道
媒体对此次事件的报道主要观点可归纳如下:
1.讨论政策合理性引发的网友争议
吉林大学北苑学生公寓“仅允许同性家长进入宿舍楼”的规定引发广泛讨论。支持者认为该政策合理,有助于保护学生隐私和维护宿舍秩序;反对者则质疑其“一刀切”执行,未考虑搬运大件行李的实际困难,例如单亲家庭或异性家长单独陪同的情况可能面临不便。部分网友指出,规定忽视了特殊群体的需求,缺乏灵活性,导致新生入学体验受到影响。
2.聚焦学校回应及配套措施说明
针对争议,吉林大学工作人员明确回应称政策属实,并解释为“同性家长可进入对应寝室(如母亲进女寝、父亲进男寝)”,特殊情况需联系工作人员处理。学校在宿舍楼配备小推车供学生自行搬运物品,强调此规定是“依学校统一安排执行”。部分媒体认为,校方通过工具支持弱化了行李搬运难题,但未完全消解对政策僵化的质疑。
3.争议性别不对称条款的合理性
规定中“母亲可进男寝而父亲禁入女寝”的性别差异条款引发争议。支持者认为此举能防范偷拍等安全隐患;反对者则质疑其性别歧视倾向,认为父亲协助女儿搬运行李的需求被不合理限制。华云龙腾指出,该条款暴露了校方在安全与性别平等间的矛盾逻辑,部分家长认为“预设异性家长存在风险”本身带有偏见。
4.探讨安全与人情管理的平衡困境
政策被指折射高校管理中的安全与人文关怀冲突。校方强调安全考量(如公共浴室隐私、防范偷拍),但要求抵押身份证的“即进即出”条款被认为过度严苛。网友争议点在于:硬性禁令是否最优解?部分声音建议通过预约登记、限时进入等弹性措施替代“一刀切”,以兼顾隐私保护与家长协助的实际需求。
5.质疑政策执行依据及实际效果
部分媒体追问政策制定的法律依据,校方称依据《关于家长在迎新期间进宿舍楼的建议》,但未明确具体条款。网友质疑该建议是否经过充分调研,执行时是否存在“形式主义”。此外,配备小推车的实际效果受关注,有观点认为其无法替代人力搬运,尤其对体力较弱的学生而言仍存挑战,反映出政策落地细节的不足。
七、网民观点
1.支持学校规定
许多网友支持吉林大学新生宿舍楼禁止异性家长进入的规定。他们认为大学生已经成年,应该学会独立自主,独自上学报到和整理宿舍是成长的一部分。同时,异性之间需要避嫌,夏天宿舍穿着清凉,异性家长进入可能会造成不便和尴尬,还可能出现男家长在女寝厕所等公共区域不文明行为的情况。此外,学校有志愿者和推车提供帮助,能够解决学生搬运行李的问题。而且,现在校园存在诬告等情况,禁止异性家长进入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争议。
2.规定应灵活处理
部分网友觉得学校的规定有其合理性,但在执行上应更加灵活。考虑到新生到校行李较多,尤其是没有电梯的宿舍楼,学生搬运困难较大,对于这种情况应给予特殊处理。同时,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孩子被判给异性家长等特殊情况也需要被考虑,不能一刀切,学校应在维护秩序和保障学生隐私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学生和家长的合理需求。
3.质疑规定的必要性
一些网友质疑该规定的必要性。他们认为这是在搞男女对立,将搬运行李等正常需求与性别问题过度关联。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不需要如此严格的保护,这样的规定可能会让学生无法适应社会。而且,以前学校并没有这样的规定,现在突然实施让人难以理解,甚至认为这是极端女权的体现,是学校的一种惰政和懒政行为。
4.强调个人经历和感受
部分网友分享了自己的个人经历来表达对规定的看法。有人回忆起大学时异性家长进入宿舍带来的不适和恐惧感,支持禁止异性家长进入;也有人提到自己当年上学时家长不能进入学校,学生自己搬运行李的经历,认为现在的学生应该学会独立。还有人以自己所在学校的情况为例,说明不同学校的管理方式存在差异。
5.担忧学校发展方向
有网友担忧学校将精力放在制定这样的规定上,而忽视了教学和学术发展。他们指出吉林大学排名下降可能与这种形式主义的管理有关,认为学校应该把重点放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培养上,而不是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花费过多精力。
八、热门文章
九、研判分析
(一) 风险分析
1.舆论争议风险:该规定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网友观点呈现两极分化。部分网友认为规定合理,能保护学生隐私、培养独立能力;但也有大量网友质疑规定过于“一刀切”,没有充分考虑学生搬运大件行李的实际困难,尤其对单亲家庭不友好。这种争议可能导致舆论持续发酵,对学校形象产生负面影响。例如,有网友称“这政策,纯粹有病,如果新生是单亲家庭怎么办?”“搞对立是学校教给学生的第一堂课”等言论,反映出部分网友对规定的不满情绪较为强烈。若争议进一步扩大,可能引发更多媒体关注和社会讨论,使学校陷入舆论漩涡。
2.家校关系风险:此规定可能影响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家长送孩子入学,本希望能协助孩子搬运行李、了解宿舍环境,但该规定限制了异性家长进入宿舍,可能让家长感到不满和不被尊重。特别是对于那些长途跋涉送孩子上学的家长,无法进入孩子宿舍帮忙,可能会对学校产生负面看法。如网友提到“家长看看居住环境,又不住这里,屁事真多”“孩子都上大学了,家长就别跟着进宿舍了,但新生开学这几天应该放宽一下”等,体现了家长对规定的不理解和期望放宽的诉求。若学校不能妥善处理,可能导致家校关系紧张,影响学校的社会声誉。
3.学生体验风险:虽然学校配备了小推车,但对于一些大件、沉重的行李,学生搬运仍存在困难。这可能给新生入学带来不便,影响他们对学校的第一印象和入学体验。而且,在搬运过程中,学生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他们的负担和压力。例如,有网友指出“新生宿舍又不是公共厕所男女分间,为什么异性不能进入?搬家搬行李又不是晚上,规定一个时间段,完全没有必要一刀切”,说明学生和家长对搬运行李的实际困难较为关注。如果学生在入学初期就遇到这样的问题,可能会降低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管理执行风险:规定中提到特殊情况需联系工作人员处理,但对于特殊情况的界定和处理流程并不明确。这可能导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混乱和矛盾,工作人员难以准确把握处理尺度,引发更多的争议和不满。例如,对于父母离异但孩子被判给异性家长的情况,如何处理没有明确说明,可能会让工作人员在面对此类问题时感到困惑,也容易引起家长和学生的质疑。此外,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领导怎么想的,仅按指令执行”,这种态度可能会让外界认为学校管理缺乏沟通和透明度,进一步影响学校的形象。
(二)后续工作建议
1. 加强沟通解释:学校应通过官方渠道,如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发布详细的解释说明,阐述规定的初衷和目的,强调保护学生隐私、维护宿舍秩序的重要性。同时,针对网友关心的问题,如搬运行李困难、特殊情况处理等,进行明确的回应和解答。例如,说明学校配备小推车的作用,以及为解决搬运困难所采取的其他措施;详细解释特殊情况的界定和处理流程,让家长和学生清楚了解在遇到问题时如何解决。此外,学校领导或相关负责人可以接受媒体采访,进一步加强与公众的沟通,消除误解和疑虑。
2.优化服务保障:为了减轻学生搬运行李的负担,学校可以增加志愿者的数量,组织更多的学长学姐在迎新期间帮助新生搬运行李。同时,合理安排志愿者的工作,确保他们能够及时、有效地为新生提供帮助。此外,学校还可以考虑在宿舍楼下设置临时的行李存放点,方便学生暂时存放行李,避免因搬运困难而造成的不便。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单亲家庭、行李特别沉重等,学校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协助搬运或提供特殊通道等,体现学校的人文关怀。
3.调整规定细则:根据网友的反馈和实际情况,学校可以对规定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例如,对于新生入学当天,可以适当放宽规定,允许家长在一定时间段内进入宿舍帮忙搬运行李和了解环境,之后再严格执行规定。对于特殊家庭情况,如单亲家庭、父母离异等,制定更加明确和人性化的处理办法,确保这些学生和家长的合理需求得到满足。同时,学校可以广泛征求学生、家长和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规定,使其更加科学、合理、人性化。
4.加强内部管理:学校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工作人员在执行规定时,要做到耐心解释、热情服务,避免因态度问题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同时,学校要建立健全内部沟通机制,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准确理解和传达学校的政策和规定,避免出现信息不一致的情况。此外,学校还可以加强对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规定的有效执行。
上述报告,为“鹰眼早报告”人工智能编写。若需要查看更多高校负面舆情事件分析研判报告,可申请免费试用蚁坊软件的AI舆情分析报告工具。(舆情分析报告自动生成工具免费试用入口>>>)
相关阅读推荐:舆情简评|广东湛江一老人操场散步蓄意肘击他人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