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0986
当前位置: 首页>> 舆情简评 >>正文

舆情简评|广东湛江一老人操场散步蓄意肘击他人

2025-08-22 17:16
作者:C浏览次数:116

一、事件概述

2025年近日,广东湛江湛江市体育中心发生一起“散步大爷肘击跑步者”事件。视频显示,一位大爷和大妈在体育场跑道上散步,旁边不断有年轻跑步者跑过,大爷连续对跑步者做出肘击动作,跑步者不得不紧急躲避,此事引来网友指责。

有消息称大爷疑因嫌学生跑步训练影响其散步而故意肘击。湛江市体育中心接线人员承认事发在该处场地,已向上级部门反馈并了解具体情况,称场地是开放给市民散步的,未申请不允许团队训练,也表示老人做法不妥。

湛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工作人员表示会去了解相关情况。泰和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廖华律师称,若老人行为造成他人人身损害,应承担民事侵权的经济赔偿责任;若老人明知是学生跑步跑道故意散步被撞倒,主要责任由老人自行承担。

事发后体育中心已报警,警方到场调解,双方应该没有受伤,体育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暑假期间活动锻炼人多,会加强管理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辖区派出所工作人员证实已处理此事,但具体情况暂不清楚。

二、舆情趋势

由上图趋势可以看出,有关“广东湛江一老人操场散步蓄意肘击他人”的媒体舆情于08月19日17时达到最高峰,网民舆情于08月19日12时达到最高峰。

三、传播平台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广东湛江一老人操场散步蓄意肘击他人”的舆情主要集中在短视频平台,相关舆情量,占总量的39%,其次为新闻APP占34.7%,社交网络占25.5%。

四、情感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广东湛江一老人操场散步蓄意肘击他人”的舆情情感倾向,中性舆情占比最多,为51.7%;负面舆情次之,占比41.6%;正面舆情较少,占比仅6.7%。

五、热词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广东湛江一老人操场散步蓄意肘击他人”的话题提及频次较高的词语有“学生”、“老人”、“肘击”、“故意”、“跑步”等。

六、媒体报道

媒体对此次事件的报道主要观点可归纳如下:

1.关注涉事老人的法律责任  

律师普遍认为,涉事老人行为或涉嫌刑事犯罪。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廖华律师指出,若学生因肘击受伤,老人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若其明知跑道用于训练仍故意挑衅,则需自行担责。浙江丰国律师事务所陈松涛律师分析,老人肘击动作明显蓄意,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或寻衅滋事罪,最高面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上海博和汉商律师事务所邵斌律师强调,即便未造成实际伤害,但攻击要害部位且放任后果发生,已符合间接故意犯罪特征,年龄不能成为免责理由。

2.聚焦公共空间资源利用冲突  

事件核心矛盾在于不同群体对体育场跑道的使用权争议。律师指出,老人认为内圈散步优先,学生则因训练未避让,双方对空间功能的认知错位导致冲突。潮新闻律师邵斌表示,此类矛盾频发反映公共资源分配机制缺失,建议管理机构划分训练区与休闲区,实施错峰使用并加强现场引导。观察者网指出,类似纠纷在多地频现,如篮球场被广场舞占用,暴露公共场所管理规则执行不力的普遍问题。

3.讨论涉事场所管理责任缺失  

湛江市体育中心承认事发于其管辖场地,但强调“开放场地未申请不得团队训练”,被质疑推卸管理责任。极目新闻指出,场馆方未设置明确使用规则,既允许市民自由散步,又默许学生训练,导致权责不清。新浪新闻援引官方回应称已向上级反馈,但未提出具体改进措施。舆论批评管理机构未履行分区引导、人员巡查等职责,放任安全隐患,需为冲突承担连带责任。

4.剖析社会代际矛盾与行为动机  

事件引发对“倚老卖老”现象的批判,网友指责老人以年龄为挡箭牌实施暴力。亿总文案馆描述老人攻击后“若无其事背手散步”,反映其漠视规则的心理。分析认为,部分老年人将公共空间视为个人领地,年轻群体避让被视为理所应当,而学生未妥协触发其不满。此外,律师邵斌指出,老人或因“被忽视感”通过攻击发泄情绪,暴露情绪管理与社会适应能力缺失,需警惕此类代际对立扩大化。

5.呼吁完善公共场所管理机制  

多方建议通过制度设计预防冲突。邵斌律师提出“分年龄段划定区域+错时开放”方案,如内圈专供训练、外圈用于散步。微分享强调需建立“运动优先”的跑道礼仪,明确训练时段禁止散步。映象新闻援引案例,建议增设监控与巡查员,对违规行为实时干预。此外,律师陈松涛提示受害者应通过伤情鉴定、刑事报案与民事索赔维权,推动“法不责老”观念的破除,以司法案例倒逼公共秩序规范。

七、网民观点

1.老人行为恶劣应严惩

众多网民认为老人故意肘击学生的行为极其恶劣,性质上属于故意伤害,严重违背了公共道德和社会文明的基本要求。这种行为不仅干扰了学生正常的训练秩序,还对学生的身体安全构成了威胁,可能导致学生受伤。因此,大家强烈呼吁对老人进行严惩,如将其抓进去关两天留下案底、拘留、降低养老金、停发退休金等,以此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公共秩序,让老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

2.老人为老不尊本质坏

很多言论指出老人为老不尊,其行为是“坏人变老了”的典型表现。他们认为老人的坏是本质性的,可能年轻时就是坏种,到老了也依然如此。老人漠视公共空间规则,在公共场地散步时占内道还故意肘击学生,这种行为是挖空心思使坏,正常人难以想象。而且从社会上类似老人的不良行为来看,如公交车上倚老卖老要求让座、故意碰瓷等,都反映出部分老人存在的道德问题。

3.应采取措施制止老人

部分网民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来制止老人的不当行为。比如将老人的照片贴在附近,发到小区业主群,让大家都知道他的恶劣行为,对其形成舆论压力;通知老人的子女单位,要求子女监管督促父母改正错误;让学校报警,通过法律手段来处理此事。这些措施旨在让老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也起到警示其他老人的作用,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4.公共空间使用需守规则

有言论强调了公共空间使用中规则意识和公共道德的重要性。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在公共空间中都应恪守“不侵犯他人权益”的底线,遵守公共空间的规则。老人在跑道上散步本应选择外圈,而不是占内道影响学生训练,这种漠视规则的行为是对他人权益的侵犯。大家呼吁在公共空间中,不同群体之间要相互理解、包容,共同维护公共空间的秩序和安全。

5.老人行为可能有原因

少数网民认为老人这种行为或许有其原因,虽然其行为不妥,但可能是怕跑步的撞到他老伴,所以才肘击驱赶。也有人猜测老人可能患老年痴呆,导致其行为异常。不过这种观点相对较少,大部分网民还是更倾向于认为老人是故意使坏,其行为不可原谅。

八、热门文章

九、研判分析

(一) 风险分析

1.舆情发酵风险:该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众多媒体、大V和网民参与讨论,话题热度持续攀升。从媒体报道来看,各大新闻媒体纷纷跟进,如新闻晨报、成都商报、极目新闻等,都对事件进行了报道和评论。大V们也通过微博等平台表达观点,如凤凰网、无际视频等。网民更是积极参与讨论,发表了大量愤怒、谴责的言论。如果不及时有效引导,舆情可能会进一步发酵,引发更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造成潜在威胁。而且随着舆情的扩散,可能会引发更多类似事件的曝光和讨论,形成连锁反应,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和对立情绪。

2.代际矛盾激化风险:从网民的言论中可以看出,该事件引发了代际之间的矛盾和对立情绪。很多年轻人对老人的行为表示愤怒和不满,认为是“坏人变老了”,甚至出现了一些极端的言论,如“一人一拳打死老头也不负责”等。而部分老年人可能会觉得自己被无端指责,感到委屈和不满。这种代际矛盾的激化可能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破坏不同年龄段人群之间的信任和理解,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长期来看,代际矛盾的积累可能会导致社会分裂,影响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后续工作建议

1.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舆情监管单位和责任单位应密切关注舆情动态,及时发布事件的调查进展和处理结果。通过官方渠道,如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等,向公众通报老人动机、学生伤情等关键信息,以事实为依据,回应公众关切,避免谣言和不实信息的传播。同时,要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与合作,引导媒体客观、准确地报道事件,避免过度渲染和炒作。例如,可以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负责人介绍调查情况和处理措施,接受媒体和公众的提问。

2.加强代际沟通与理解:组织开展代际交流活动,促进不同年龄段人群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可以通过社区、学校、媒体等渠道,举办主题讲座、座谈会等活动,引导年轻人尊重老年人的经验和智慧,同时也让老年人了解年轻人的需求和想法,消除代际之间的误解和偏见。此外,还可以宣传一些尊老爱幼的正面案例,弘扬良好的社会风尚,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例如,社区可以组织老年人和年轻人共同参与的志愿者活动,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上述报告,为“鹰眼早报告”人工智能编写。若需要查看更多社会舆论热点事件分析研判报告,可申请免费试用蚁坊软件的AI舆情分析报告工具。(舆情分析报告自动生成工具免费试用入口>>>)

 

相关阅读推荐:舆情简评|成都一女子被误诊绝症服药3个月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

免费试用

首页

产品中心

舆情播报

关于蚁坊

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