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00:00 – 2025年10月22日13:00
2025年近日,多名网友发帖称江西南昌大学校园秋招现场,一公司宣传物料惊现“露骨女主播”海报。涉事企业为南昌灵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11月,2024年年报信息显示该公司参保人数为6人。10月20日,企业工作人员回应称确实参与了相关校招,公司主打“可爱清纯风”,不会引导“擦边”内容,但如果“主播本身有身材优势,想要展示的话,是可以的”,还表示主播岗位对毕业或临近毕业的学生开放,心智成熟者优先,薪资提供5000至8000元保底,才艺类主播可面议。同日,南昌大学招生与就业工作处发布情况说明致歉,称10月16日上午学校双选会因该企业摆放招聘海报引发网友讨论,学校高度重视,立即派人到现场查看,企业已撤场并带走招聘物料。经核查,该企业已在江西省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注册登记,申请入校招聘的岗位有人事专员、主播、剪辑师助理等,符合校园招聘要求,但企业摆放的海报未向学校报备。当天现场招聘单位和参与人数多,现场巡查工作存在疏漏,反映出工作不细致、不到位。后续学校将举一反三,完善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强入校招聘企业资质审核和现场巡查,提升就业服务质量。
2025年10月20日00时至2025年10月22日13时,境内有关“南昌大学秋招现露骨女主播招聘海报”的舆情信息主要传播平台为社交网络、新闻APP、短视频等。总体情感倾向以中性为主。其中,中性信息约占48.2%;负面信息约占43.5%;正面信息约占8.3%。舆情在10月21日达到最高峰。
该时段内,境内有关“南昌大学秋招现露骨女主播招聘海报”的舆情信息,媒体舆情于10月20日18时达到最高峰,网民舆情于10月20日20时达到最高峰。
该时段内,境内有关“南昌大学秋招现露骨女主播招聘海报”的舆情主要集中在社交网络平台,相关舆情量约占总量的42.8%,其次为新闻APP约占31.1%,短视频约占19.7%。
该时段内,关于“南昌大学秋招现露骨女主播招聘海报”的舆情情感倾向中,中性舆情占比最高,达48.2%;负面舆情次之,占43.5%;正面舆情占比最少,仅为8.3%。
该时段内,有关“南昌大学秋招现露骨女主播招聘海报”的话题提及频次较高的词语有“招聘”、“海报”、“南昌大学”、“企业”、“露骨”等。
该时段内,有关“南昌大学秋招现露骨女主播招聘海报”的媒体对此次事件的报道主要观点可归纳如下:
(一)关注校方回应与事件处理 据封面新闻、中国妇女报、环球网报道,南昌大学就招聘会现露骨海报事件发布致歉声明,承认涉事企业资质符合校招要求,但未报备海报内容,现场巡查存在疏漏。校方已要求涉事企业撤场并带走物料,后续将加强资质审核和巡查工作。事件反映出校方在校园招聘管理中的流程不完善,引发对高校就业服务规范性的讨论。
(二)聚焦涉事企业背景与岗位争议 据封面新闻、极光新闻、新浪财经报道,涉事企业成立于2022年,参保人数仅6人,招聘海报因展示“穿着清凉”女主播照片被质疑“擦边”。企业回应称主打“可爱清纯风”,但允许主播展示身材优势,薪资保底5000-8000元。公众担忧该岗位存在低俗化倾向,且企业规模与招聘宣传不符,可能误导应届毕业生。
(三)讨论网络主播职业偏见与正当性 据光明网评论员文章、券商中国、新浪财经报道,事件引发对主播职业的社会认知争议。光明网指出,2024年网络主播已被纳入国家新职业目录,涵盖知识传播、文化推广等多领域,不应被狭隘解读。校招不仅是就业渠道,更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社会应正视新兴职业的多元价值,而非仅聚焦“擦边”争议。
(四)质疑校招审核机制与监管漏洞 据现代快报、观察者网、中国经济网报道,涉事企业通过官方就业平台审核,但海报内容脱离报备岗位范畴,暴露校方“资质审核形式化”问题。舆论批评校方未建立宣传物料预审机制,在大型招聘活动中监管乏力。此类漏洞可能使校园招聘成为低质企业的宣传渠道,损害高校声誉与学生权益。
(五)关注舆论反响与校方整改措施 据潇湘晨报、新浪热点、极光新闻报道,事件因“211高校”标签迅速发酵,网友质疑校方对就业市场乱象的底线把控。校方承诺举一反三完善制度,但公众期待更具体的整改方案,例如建立企业宣传内容备案制、增设学生投诉反馈渠道等。事件折射出高校在市场化就业服务与教育责任间的平衡难题。
该时段内,有关“南昌大学秋招现露骨女主播招聘海报”的大V对此事件的评论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一)校方审核把关不严导致低质企业混入招聘会 多个大V指出南昌大学在招聘企业的资质审核和宣传物料管理上存在明显漏洞。例如,小黑夜之睛提到,现场不仅有主播海报,还出现过养生会所、台球助教等与专业不相关的岗位,审核仅看营业执照而未核查岗位实质。周少说认为校方“重数量轻质量”,事前未严格审查海报内容,现场巡查流于形式。袁者之则批评校方将问题归咎于企业未报备海报,实则是粗放式管理,未能履行“守门人”职责。狐度工作室更直指学校为拼就业率而放任低质企业进入,损害学生权益。
(二)招聘海报涉及低俗擦边引发价值观争议 部分评论聚焦海报内容对校园环境的负面影响。师伟微博指责海报女性形象“妓女化”,强调服装设计带有性别引诱性质,与高校教育使命相悖。天空菌认为此类招聘让大学生失去职业尊严,呼应“脱下孔乙己长衫”的争议。韩东言和逍遥刘杰均提到,主播岗位本身虽合法,但在211高校以露骨海报形式出现拉低学校档次,破坏校园作为价值观塑造空间的严肃性。墨說財經则持相反意见,认为海报穿搭并无过分暴露,与日常广告无异,争议源于对主播行业的偏见。
(三)直播行业下限问题冲击高校毕业生就业生态 耿向顺提出核心矛盾:主播职业门槛低且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名校生从事该职业实属资源浪费。他指出,主播行业不依赖学历,若211学生被迫卷入擦边竞争,双非院校学生将面临更严峻的就业挤压。成小直质疑涉事公司是否涉嫌黄播,反映公众对直播行业乱象的担忧。科技事儿批评“阿猫阿狗企业”进入211招聘会,凸显高校就业市场供需错配。龚凯杰对比主播与普通岗位薪资,揭示学生可能因经济诱惑选择与专业无关的职业路径。
(四)事件暴露高校就业服务功利化倾向 梁湘揭露部分企业在校招中“走过场”应付招聘指标,而南昌大学事件暴露学校对企业的纵容。爱企查以“孔乙己的长衫”作喻,暗讽高校为提升就业率忽视岗位质量。小黑夜之睛提到学生投递简历时发现岗位名不副实(如养生会所实际招销售),直指校方将招聘会变成“大集贸市场”(狐度工作室语)。袁者之强调高校不应仅做“传声筒”,而需平衡就业率与职业尊严,避免功利导向侵蚀教育本质。
(五)公众对女性职业形象及穿衣标准的认知冲突 为有书香来指出争议根源在于社会对女性着装的评判标准分裂。部分网友认为海报穿搭符合日常审美(如拆台CT称“正常穿搭无不良引导”),反对过度敏感;而另一方如师伟微博则将清凉着装等同于“妓女化”,反映保守价值观对职业女性形象的规训。搜狐视频报道中企业回应“突显女性身材”的辩解,进一步激化关于“职场物化女性”的争论。此类冲突凸显社会对女性身体展示在职业场景中的接受度存在深层分歧。
该时段内,通过对有关“南昌大学秋招现露骨女主播招聘海报”的网民言论进行情感倾向分析,大众情绪分布如下:
(一)学校管理失职众多网民认为南昌大学在此次招聘事件中存在严重的管理失职问题。从企业审核方面来看,学校没有严格把关,让带有露骨海报的企业进入校园招聘,像有言论指出‘这种露骨照片的公司也能让他进来招聘吗,校外企业进出校园赶紧核实一下吧’,反映出学校对企业资质和宣传物料审核的不严谨。现场巡查也存在明显缺位,海报未报备便进场却未被及时发现,如‘现场巡查工作存在疏漏’‘该企业摆放的海报未向学校报备’等言论都体现了这一点。这不仅影响了学校的形象,也对校园的价值导向造成了不良影响,让本应纯净的校园环境受到了低俗内容的冲击。
(二)招聘企业不当网民普遍对招聘企业的行为表示不满。企业使用露骨海报进行招聘,带有明确的不良暗示,严重影响了学校的风气和形象。有言论称‘招聘信息本身薪资就不高,还配个露骨封面,这是招人还是蹭流量?企业没下限’,指出了企业为了吸引眼球不择手段的做法。而且,部分MCN机构存在诸多问题,如‘国内这几年MCN机构数量越开越多,线上线下到处拉人签约当主播,但网红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却没跟上,导致未成年人签约乱象和大量已签约主播解约难,被无良MCN公司“收割”巨额违约金’,说明企业的不规范运营给求职者带来了潜在风险。
(三)就业环境堪忧一些网民从此次事件中看到了当前就业环境的严峻。就业岗位选择有限,导致女主播等岗位出现在校园招聘中,如‘又没什么技术,不干主播干什么?要不就是客服销售’,反映出大学生就业的无奈。同时,就业市场鱼龙混杂,各种企业都进入校园招聘,‘现在就业市场已经烂的一塌糊涂,什么阿猫阿狗都到大学里招人’,体现了就业环境的混乱,也让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更多的陷阱和风险。
(四)女主播岗位争议对于女主播岗位本身,网民存在不同的看法。一部分人认为女主播是正当职业,但被一些人搞得乌烟瘴气,招聘海报露骨是问题所在,‘总体是正当职业,但也被一部分人搞得乌烟瘴气,擦边、低俗现象也是客观存在。招聘岗位遭吐槽并不单纯是招聘女主播问题,而是海报露骨,带有明确的不良暗示’。而另一部分人则对女大学生从事该职业表示质疑,觉得读了大学去做主播与学历不匹配,‘那读了书和没读书有什么区别吗,高中毕业也能干呀’,体现了对职业选择的不同价值观。
(五)社会现象需警惕有网民将此次事件视为一种社会现象,需要引起警惕。网络擦边现象的泛滥,使得性化女性的‘工作’堂而皇之地进入高校招聘,‘网络擦边越来越稀松常见的后果就是这种性化女性的“工作”堂而皇之地进入高校招聘’。这反映出社会风气和价值观的变化,可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不良影响,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引导。
1. 学校声誉受损风险:南昌大学作为江西唯一的211高校,本应是学术与文化的高地。此次校招出现露骨女主播招聘海报事件,引发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负面评价。众多网友质疑学校的审核机制,认为学校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让这样低俗擦边的企业进入校园招聘。有网友称“这样的公司能进校招学校就很有问题”“这可是211,绝对不允许打这种广告”等,这些言论都严重损害了学校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声誉。学校的声誉一旦受损,可能会影响到未来的招生、合作以及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
2. 学生价值观误导风险:大学是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校招现场出现这样的露骨海报,可能会让学生对职业选择产生困惑和误解。部分网友认为“这让学生们怎么有心思上课”“上大学就是为了做主播?那还上啥大学”,反映出这种现象可能会冲击学生对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追求,使他们错误地认为依靠外貌和“擦边”就能获得工作和财富,从而影响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3. 就业环境信任危机风险:此次事件暴露出南昌大学在就业服务中“重资质、轻内容”的管理漏洞。这不仅让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服务质量产生怀疑,也会使学生对整个校招企业的质量和可靠性产生不信任感。网友指出“什么公司都能进校园招聘了”“这种也能进211招聘”,学生可能会担心在这样的校招环境中难以找到合适且正规的工作,进而影响他们对就业市场的信心,甚至可能导致部分学生错过一些真正的就业机会。
4. 社会舆论持续发酵风险:目前该事件已经引起了众多媒体、大V和网民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网络上的热度居高不下。如果学校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和回应社会关切,舆论可能会进一步发酵和升级。一些极端的言论可能会引发更大范围的争议和讨论,给学校带来更大的舆论压力。例如,有网友发表了一些攻击性和歧视性的言论,若不加以引导,可能会引发更多不良影响。
1. 加强声誉修复与宣传:学校应立即通过官方渠道发布详细且诚恳的整改方案,向社会公众表明学校对此次事件的重视和整改决心。除了加强企业资质审核和现场巡查外,还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展示学校在学术、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成就和优势,重新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例如,举办学术讲座、文化活动等,并邀请媒体进行报道,让公众看到学校积极向上的一面。
2. 开展价值观教育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开展专题的职业价值观教育讲座和课程,邀请行业专家和成功校友分享经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同时,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让学生明白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性,避免受到不良现象的影响。此外,还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
3. 完善就业服务管理体系:针对此次事件暴露出的“重资质、轻内容”问题,学校应建立更加严格和细致的校招企业审核机制。不仅要审核企业的资质,还要对企业的招聘内容、岗位要求等进行详细审查,确保招聘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和规范性。同时,加强现场巡查力度,增加巡查人员数量和巡查频率,及时发现和处理类似问题。此外,还可以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对违规企业进行记录和公示,限制其未来的校招资格。
4. 及时回应社会舆论:学校应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关注网络舆论动态,及时收集和分析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合理的诉求和建议,要积极采纳并加以改进;对于误解和质疑,要及时进行解释和澄清。通过与媒体和公众的积极沟通,引导舆论朝着理性和客观的方向发展,避免舆论进一步恶化。例如,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事件的处理进展和整改情况。
上述报告,为“鹰眼早报告”人工智能编写。若需要查看更社会热点舆情事件分析研判报告,可申请免费试用蚁坊软件的AI舆情分析报告工具。(舆情分析报告自动生成工具免费试用入口>>>)
相关阅读推荐:舆情简评:“新疆哈密为人民服务标语遭破坏”事件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