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0986
当前位置: 首页>> 舆情简评 >>正文

舆情简评|成都一女子在公园自缢

2025-09-17 17:23
作者:C浏览次数:45

一、事件概述

2025年9月9日凌晨3时许,成都市公安局龙泉驿区分局接群众报警,称在玉石公园内发现一人身亡。经现场勘查、走访询问、视频轨迹回溯等调查,查明死者黄某(女,25岁)于9月8日晚独自从该区地铁二号线行政学院站沿绿道骑行共享单车至事发处自缢,现场所留遗书表明其生前存在厌世倾向。

公安机关未发现其被侵害迹象,已排除刑事案件。调查还查明,死者生前系自由职业,未发现其从事外卖配送行业的相关记录与证据,网传其为“外卖骑手”的信息与事实不符。9月16日,该局发布警情通报,并呼吁广大网友尊重逝者,勿再传播现场图片、视频等资料,不散布未经证实的信息,共同维护清朗网络空间,给予逝者最后的安宁和尊严。

二、舆情趋势

由上图趋势可以看出,有关“成都一女子在公园自缢”的媒体舆情于09月16日09时达到最高峰,网民舆情于09月16日12时达到最高峰。

三、传播平台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成都一女子在公园自缢”的舆情主要集中在社交网络平台,相关舆情量,占总量的43.9%,其次为新闻APP占33.8%,短视频占17.0%。

四、情感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成都一女子在公园自缢”的舆情情感倾向,中性舆情占比最多,为47.7%;其次是负面舆情,占比38.9%;正面舆情较少,占比为13.4%。

五、热词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成都一女子在公园自缢”的话题提及频次较高的词语有“成都”、“自缢”、“外卖”、“9月”、“骑手”等。

六、媒体报道

媒体对此次事件的报道主要观点可归纳如下:

1.关注警方调查结果与不实信息澄清  

警方通报确认死者黄某(女,25岁)为自缢身亡,排除刑事案件。经调查,其生前系自由职业者,未从事外卖配送行业,网传“外卖骑手”身份与事实不符。通报详细还原事件经过:黄某于9月8日晚独自骑行共享单车至玉石公园自缢,现场遗书显示其存在厌世倾向,且视频轨迹、走访记录及就业信息均佐证警方结论。多家媒体强调此案已排除他杀可能,并呼吁公众停止传播不实信息。

2.聚焦遗书内容与公众情绪共鸣  

死者遗书内容“别害怕,我是自杀。我真骑不动了……”引发广泛关注。网友对其临终仍顾虑他人感受的表述感到痛心,称其“善良且温柔”。部分媒体提及遗书细节反映死者生前可能承受巨大心理压力,公众对年轻群体心理健康问题展开讨论。部分报道结合社会现状,分析自由职业者的生存困境,但强调需以警方调查为准,避免过度解读。

3.呼吁尊重逝者与网络空间清朗  

警方及多家媒体多次呼吁公众勿传播现场图片、视频及未经证实的信息,强调维护逝者尊严。通报指出,网络谣言如“外卖骑手”标签可能误导公众认知,并加重家属心理负担。部分报道引用法律专家观点,警示传播不实信息或涉及侵权,倡导理性关注事件,避免对脆弱群体造成二次伤害。

4.讨论事件背后的社会议题延伸  

部分网友将事件与代际矛盾、退休金制度等社会问题关联,提出“减少老年人退休金”“腾退岗位给年轻人”等争议性观点。评论指出此类言论混淆个案与系统性矛盾,强调个体悲剧不应被用作攻击社会制度的工具。分析认为,年轻人生存压力需通过建设性政策解决,而非代际对立,同时需正视心理健康支持体系的不足。

5.反思自由职业者生存状态与心理干预  

事件引发对自由职业者群体的关注,媒体报道指出该群体缺乏稳定保障可能导致心理危机。部分评论建议完善灵活就业者的社会保障及心理援助机制,并加强社会支持网络。警方通报中“自由职业”标签促使公众探讨非传统就业模式下个体的脆弱性,呼吁建立更全面的心理健康干预体系,防范类似悲剧重演。

七、网民观点

1.通报质疑

网民对事件通报情况存在诸多质疑。一方面,对比不同事件的通报情况,如成都龙泉驿女子自缢有详细通报,而于朦胧死亡事件却没有类似具体通报,引发公众不满。他们认为在死因成谜且大众有疑问时,更应该调查清楚之后正式公布,才具有说服力。另一方面,对通报的时间也有质疑,9号接到报警,16号才出通报,质疑警方办事效率,同时认为及时公开案件细节才能止住谣言,满足公众对司法公信力的期待。

2.逝者惋惜

众多网民对逝者表示惋惜。25岁的年轻女子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大家认为她处于大好年华,本应拥有美好的未来。她的遗书中透露出对生活的无奈,让大家觉得十分可惜。而且她在自杀过程中还为他人着想,展现出极度善良和慈悲的一面,更让人为之动容。大家感慨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希望逝者安息,下辈子能有更好的生活。

3.就业困境

不少网民提及就业问题,反映出当下就业的艰难。有人分享自己的就业经历,如二本毕业进入国企做文员,工资低且晋升困难,身边还有211毕业生和关系户竞争;也有人提到同学在成都找工作遇到皮包公司,工作职位与实际不符,很多人在成都游荡几个月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还有人指出灵活就业基本等同于无业,年轻人找工作越来越难,经济压力大,这可能也是导致一些人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之一。

4.真相诉求

部分网民强烈要求了解事件的真相。他们提出一系列诉求,包括遗体在哪、尸检报告情况、是否被提前火化、手机在哪里、死亡消息为何是狗仔爆出来的、调查进度如何以及何时公布细节等。他们认为在一些事件中,背后可能存在不为人知的情况,需要官方进行详细调查并公开结果,以回应公众的关切,平息舆论。

5.发声呼吁

有网民强调发声的重要性。他们认为有些案件正是因为舆情非常大才得以推进,发声是有用的。在面对一些事件时,公众应该积极发声,引起社会的关注,促使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推动事件朝着公正、透明的方向发展。

八、热门文章

九、研判分析

(一) 风险分析

1.网络谣言传播风险:从媒体报道和网民言论来看,事件最初网传死者为“外卖骑手”,与警方调查的自由职业身份不符。谣言的传播不仅干扰了公众对事件的正确认知,还可能引发公众对相关行业的误解和偏见。例如,部分网民因谣言对骑手行业的工作环境和待遇进行负面联想,甚至将个别事件上升到对整个行业的批判。而且谣言一旦扩散,后期辟谣难度较大,会持续影响社会的公信力和信息传播的真实性。

2.舆情关联炒作风险:部分网民将该事件与其他公众人物的类似事件进行关联,如提到于朦胧事件,质疑警方通报和调查过程,要求公开更多信息。这种关联炒作会使舆情变得更加复杂,分散公众对事件本身的关注,也给相关部门的舆情应对带来更大的挑战。

3.隐私和名誉权侵犯风险:若网络传播涉及公开遗书、现场影像等内容,可能侵犯逝者的名誉权和隐私权。从网民言论中可以看出,存在对事件细节过度探究和传播的情况,这不仅违背了对逝者的尊重原则,也可能给逝者家属带来二次伤害。一旦发生侵权行为,可能引发法律纠纷,进一步扩大舆情影响范围。

(二)后续工作建议

1.加强谣言管控和辟谣力度:舆情监管单位应及时监测网络谣言的传播情况,协调相关平台对谣言信息进行清理和屏蔽。责任单位如公安机关要通过官方渠道及时、准确地发布调查结果和辟谣信息,利用多种媒体平台进行广泛传播,提高辟谣信息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对恶意造谣者依法进行处理,起到震慑作用。

2.妥善处理,及时回应:对于公众关联炒作的其他事件,责任单位要保持信息公开透明,及时回应公众的质疑。如果涉及调查进展,要定期发布相关信息,让公众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舆情监管单位要引导公众理性看待事件,避免盲目跟风和过度猜测。

3.保护逝者隐私和名誉权:舆情监管单位要加强对网络内容的监管,防止公开遗书、现场影像等侵犯逝者隐私和名誉权的信息传播。责任单位要提醒公众尊重逝者,倡导文明上网,对于侵犯逝者权益的行为及时进行制止和处理。

 

上述报告,为“鹰眼早报告”人工智能编写。若需要查看更社会舆论热点事件分析研判报告,可申请免费试用蚁坊软件的AI舆情分析报告工具。(舆情分析报告自动生成工具免费试用入口>>>)

 

相关阅读推荐:舆情简评|杭州一女子散步时踩到氢氟酸中毒去世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

免费试用

首页

产品中心

舆情播报

关于蚁坊

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