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0986
当前位置: 首页>> 舆情简评 >>正文

舆情简评:“成都一男子当街砍伤哈士奇”事件

2025-10-14 16:20
作者:L浏览次数:175

数据时间:2025年10月10日00:00 – 2025年10月13日13:00

一、事件概况

2025年10月10日14时40分,成都龙泉驿区西河街道翠竹路一无主中型哈士奇犬进入一商铺内撕咬店主饲养的家禽,攻击前来制止的店主何某某致其左手手臂受伤,何某某使用刀具将犬只砍伤。事发后有人报警,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将受伤犬只送往宠物医院,医治无效后,由农业农村部门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无公害处理。伤者何某某前往医院就医并注射狂犬疫苗,涉事店主被民警带走调查。有消息称大约4天前这条戴有项圈但找不到主人信息的哈士奇流浪到附近,有商户投喂过。11日,个别网友出于气愤到涉事门店前摆花圈,涉事商户电话关机。当日,成都市龙泉驿区人民政府西河街道办事处发布通报,下一步街道将会同区城管、公安,并发动物业等社会力量进一步加强犬只管理,共同营造和谐健康的人居环境。此外,10月11日,中山市樱雪集团有限公司针对成都龙泉砍狗事件声明,涉事店铺店主自2023年起已不再拥有樱雪品牌的经营授权。

二、舆情综述

2025年10月10日00时至2025年10月13日13时,境内有关“成都一男子当街砍伤哈士奇”的舆情信息主要传播平台为社交网络、短视频、新闻APP等。总体情感倾向以中性为主。其中,中性信息约占48.3%;负面信息约占45.7%;正面信息约占6.0%。舆情在10月11日达到最高峰。

三、舆情趋势

 

该时段内,境内有关“成都一男子当街砍伤哈士奇”的舆情信息,媒体舆情于10月11日15时达到最高峰网民舆情于10月11日19时达到最高峰。

四、传播平台

 

该时段内,境内有关“成都一男子当街砍伤哈士奇”的舆情主要集中在社交网络平台,约占总量的41.5%,其次为短视频约占34.1%,新闻APP约占23.4%。

五、情感分析

 

该时段内,境内有关“成都一男子当街砍伤哈士奇”的舆情情感倾向呈现出一定分布特征。其中,中性舆情占比最多,达到48.3%;负面舆情次之,占比45.7%;正面舆情较少,仅占6.0%。

六、热词分析

 

该时段内,有关“成都一男子当街砍伤哈士奇”的话题提及频次较高的词语有“哈士奇”、“砍伤”、“店主”、“成都”、“犬只”等。

七、媒体报道

该时段内,有关“成都一男子当街砍伤哈士奇”的媒体报道对此次事件的主要观点可归纳如下:

(一)关注事件起因与店主正当防卫  据封面新闻、澎湃新闻、环球网报道  事件起因系流浪狗攻击在先。封面新闻、澎湃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10月10日,成都龙泉驿区一只未拴绳的流浪哈士奇闯入商铺,先咬死店主散养的鸡,随后攻击驱赶的店主何某某致其手臂受伤。何某某在自卫过程中持刀砍伤犬只,后被证实为正当防卫。官方通报强调,犬只属无主状态且存在伤人行为,店主行为不构成“虐杀动物”。部分网友最初误传“狗因撒尿被砍”的谣言,经调查后澄清,事件核心矛盾在于流浪犬攻击性行为与个人防卫的合理性。

(二)聚焦网络暴力对店主的负面影响  据新闻晨报、头条新闻、微博报道  店主因砍伤犬只遭遇网络暴力及现实骚扰。新闻晨报指出,事件发酵后,店主店铺信息被公开,电话遭到大量爱狗人士骚扰,最终被迫停业。头条新闻及微博用户提到,有极端网友到店门口摆花圈,导致店主不堪其扰关机避世。新闻晨报评论称,尽管店主行为合法,但舆论情绪化传播引发“双输悲剧”,既未能挽救犬只生命,又使当事人陷入社会性困境,呼吁公众理性看待事件前因后果。

(三)讨论流浪动物管理责任与制度漏洞  据新闻晨报、头条、观察者网报道  事件折射出城市流浪动物管理的系统性短板。新闻晨报分析称,哈士奇长期流浪且无主,暴露宠物弃养责任缺失与登记制度不足。观察者网引述街道办回应,称该犬曾被餐馆短暂收留但未规范管理,最终酿成悲剧。多家媒体呼吁推动“养狗责任教育”,建议参考驾照考试机制,强化养宠登记、转让追溯等制度。头条评论强调,流浪犬问题根源在于管理缺位,需从源头严控弃养,建立人道化收容与处置流程。

(四)还原官方处理流程与通报结果  据封面新闻、环球网、中国新闻网报道  官方通报详细说明事件处置结果。封面新闻及环球网引用西河街道办通报,证实受伤犬只经宠物医院抢救无效后,由农业农村部门委托第三方无公害化处理,店主已接种狂犬疫苗。中国新闻网补充称,街道联合城管、公安加强犬只管理,并张贴寻主启事未果。通报强调事件处理遵循法定程序,旨在平衡公共安全与动物权益,但未直接回应店主是否承担法律责任,引发后续争议。

(五)分析公众情绪与法律边界争议  据涛哥话天下、嗒啵菲、头条报道  舆论分化凸显法律与道德冲突。涛哥话天下指出,网友对店主行为评价两极分化:部分认为防卫过当,另一部分理解其保护财产与人身安全的合理性。嗒啵菲及头条评论称,爱狗人士的过激行为(如曝光隐私、摆花圈)已涉嫌违法,需在法律框架内表达诉求。法律专家分析称,流浪犬因无主属性,店主毁伤行为难被定性为“毁坏财物”,但防卫手段的适度性仍需警方裁量,事件暴露公众对正当防卫认知的模糊性。 

八、大V言论

该时段内,有关“成都一男子当街砍伤哈士奇”的大V言论对此事件的评论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一)支持店主正当防卫且反对网络暴力  店主因财产和人身安全受流浪狗攻击采取防卫行为是合理反应,部分网友却通过人肉搜索、电话轰炸、摆放花圈等极端手段骚扰店主,这种网络暴力行为已涉嫌寻衅滋事,应受法律制裁。多数评论认为,流浪狗具有攻击性且威胁公共安全,店主在驱赶无效后使用刀具属于正当防卫范畴,不应被片面贴上“虐狗”标签。此外,部分用户强调公权力需对网暴行为加强监管,避免以“动物保护”名义实施私刑。

(二)批评流浪狗管理缺失与弃养问题  事件暴露城市流浪动物管理漏洞,根源在于饲主弃养及监管缺位。大量观点指出,哈士奇作为宠物犬流浪街头,反映饲主责任缺失;若官方能建立有效收容制度或强制宠物芯片登记,可减少类似悲剧。同时,长期投喂流浪动物可能加剧人犬冲突,部分用户呼吁加强源头治理,如提高弃养处罚力度、规范收容流程,而非仅依赖个体自发应对。

(三)谴责暴力手段并呼吁动物保护立法  反对以过激方式处理动物冲突,认为当街砍杀造成血腥场面影响公共秩序,尤其对儿童心理产生负面影响。部分评论强调“任何原因都不是虐杀理由”,主张完善《动物保护法》以禁止虐待行为,同时明确防卫限度。支持者认为现行法律对动物权益保护不足,需通过立法平衡人类安全与动物福利,避免极端个案激化社会对立。

(四)质疑事件真相与信息传播失实  部分用户指出媒体报道存在矛盾,如街道办声称狗咬鸡伤人却未提供照片或伤情证明,而目击者称冲突起因是狗在绿植撒尿。这种信息混乱导致舆论两极分化,有人要求公开完整监控视频以还原真相。另有观点批评爱狗人士传播片面视频误导公众,将店主污名化为“反社会人格”,认为情绪化传播加剧社会撕裂,呼吁理性核查事实再发声。

(五)反思养宠责任与理性冲突解决  强调养宠前需慎重考虑责任,弃养直接导致流浪动物风险。部分养宠用户表示事件警示需文明养犬(如牵绳、戴嘴套),同时建议建立流浪动物救助基金,由动保组织或爱心人士承担收容成本。另有声音主张冲突中应优先报警而非私力救济,认为店主过度使用暴力反映公共治理失效,需通过制度明确管理部门权责,避免民众陷入“以暴制暴”困境。

九、网民情绪 

该时段内,通过对有关“成都一男子当街砍伤哈士奇”的网民言论进行情感倾向分析,大众情绪分布如下:

十、网民观点

(一)店主行为正当性部分网民认为店主的行为是正当的。他们觉得流浪狗咬死家禽并咬伤店主,店主出于保护自身和财产安全的目的进行反击是合理的。在人类社区中,人自然要比其他动物更重要更高贵,这属于正当防卫,能够合理灭狗患。而且流浪狗可能会对人类尤其是小孩造成威胁,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例如有网民提到万一真的有小娃娃咋办,反抗都反抗不了,之前家养的狗攻击人的新闻也不少。

(二)追究弃养者责任很多网民强调应该追究弃养者的责任。他们认为正是因为有人不负责任地遗弃宠物,才导致出现大量流浪狗,给社会带来安全隐患和诸多问题。弃养行为不仅危害公共安全,还违背了对宠物应有的责任。动保组织首先应该管理的就是这些弃养者,只有从源头上解决弃养问题,才能有效减少流浪动物的数量,降低类似事件的发生概率。

(三)质疑事件真实性不少网民对事件中狗咬鸡和店主受伤的真实性表示怀疑。他们指出,从事件发生到舆论扩大,都没有看到被狗咬死的鸡的照片或视频,也没有店主受伤的具体照片。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他们认为店主可能是编造理由来为自己的行为开脱。例如有网民说新闻为了流量乱报道,只靠嘴说,没有实际证据。

(四)谴责摆花圈行为部分网民谴责在店门口摆花圈的行为。他们认为这种行为是不理智的,在法治社会中,应该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来解决问题。堵店、摆花圈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严重的话还可能构成寻衅滋事。遇到问题应该保持理智,在法律框架内寻求解决方案,而不是采取这种极端的方式。

(五)关注流浪动物管理一些网民呼吁加强对流浪动物的管理。他们认为流浪动物的存在给社会带来了诸多问题,清理流浪猫狗人人有责。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对流浪动物进行妥善处理,例如收容、绝育、领养等,以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宠物主人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减少弃养行为的发生。

十一、热门文章

十二、风险分析

 1. 网络舆论对立风险:从媒体报道、大V言论和网民观点来看,对于店主砍伤哈士奇这一事件,网络上形成了明显的对立观点。一部分人支持店主,认为流浪狗咬人咬鸡,砍杀是合理的,如“砍得好!!!垃圾狗就得砍死!!!!!!”;另一部分人则谴责店主,认为其行为残忍,甚至辱骂店主及其家人,如“畜生老板在不停洗白,狗日的!!!”。这种对立情绪可能会进一步升级,引发更激烈的网络骂战,影响网络环境的和谐稳定。大V言论和媒体报道在传播过程中,也可能会加剧这种对立情绪的扩散,使得事件的焦点从事件本身转移到不同观点的对抗上。

2. 店主及家属人身安全风险:由于个别网友出于气愤到涉事门店前摆花圈,且店主信息被挂在网上遭网暴,店主及其家属的人身安全面临潜在威胁。这些极端爱犬人士的行为可能会引发更多的效仿,导致店主及其家属受到更多的骚扰和攻击。在网络暴力的影响下,一些人可能会失去理智,采取更极端的行为,对店主及其家属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直接的危害。

3. 地方政府公信力风险:部分网友对官方通报的真实性提出质疑,要求拿出咬鸡和伤人的证据,如“鸡的照片呢? 那个被咬伤的照片呢?”“走访调查?谁调查的?现场根本没有鸡,店主也没有受伤,到底是谁在造谣????”。如果官方不能及时、有效地回应这些质疑,提供确凿的证据,可能会导致公众对地方政府的公信力产生怀疑,影响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形象和权威。此外,一些网友还质疑政府对流浪狗的管理能力,认为政府应该加强对流浪狗的管控,这也对地方政府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

4. 社会矛盾激化风险:此事件引发了关于流浪狗管理、动物保护等社会问题的广泛讨论,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可能会激化社会矛盾。一方面,爱狗人士和支持店主的人群之间的矛盾可能会进一步加深,导致社会群体之间的对立和分裂;另一方面,流浪狗问题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此事件可能会引发公众对流浪狗管理的关注和不满,要求政府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解决流浪狗问题。如果这些矛盾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可能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5. 外部势力介入风险:有网友警惕可能存在外部势力水军进入,故意带节奏挑动对立情绪,引发网暴。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一些外部势力可能会利用此类社会热点事件,通过网络传播虚假信息、煽动民众情绪等手段,来破坏社会稳定和国家形象。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防范这些外部势力的介入,可能会对国家的安全和稳定造成威胁。

十三、后续回应措施

1. 保障店主及家属安全:责任单位应加强对店主及其家属的安全保护,安排专人对涉事门店进行巡逻和监控,防止极端爱犬人士的进一步骚扰和攻击。同时,及时与店主沟通,了解其需求和困难,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例如,可以为店主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缓解其心理压力;为店主及其家属提供临时的安全庇护场所,确保其人身安全。

2. 增强政府公信力:地方政府应及时回应公众质疑,通过官方渠道发布详细的调查结果和证据,如咬鸡的照片、店主受伤的治疗记录等。同时,加强对流浪狗管理工作的宣传和解释,让公众了解政府在流浪狗管理方面所做的努力和采取的措施。此外,还可以邀请公众参与流浪狗管理工作,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例如,可以组织志愿者参与流浪狗的收容和救助工作,让公众亲身体验流浪狗管理的难度和重要性。

3. 化解社会矛盾: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流浪狗管理、动物保护等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同时,加强对不同社会群体的沟通和协调,促进各方达成共识。例如,可以召开听证会,听取不同社会群体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出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政策和措施;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动物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公众理性对待流浪狗问题。

4. 防范外部势力介入:应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识别外部势力的介入迹象。一旦发现有外部势力利用此事件进行恶意炒作和破坏,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打击和防范。同时,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让公众能够自觉抵制外部势力的干扰和破坏。例如,可以通过官方媒体发布相关信息,提醒公众警惕外部势力的介入;组织开展网络安全培训活动,提高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上述报告,为“鹰眼早报告”人工智能编写。若需要查看更社会热点舆情事件分析研判报告,可申请免费试用蚁坊软件的AI舆情分析报告工具。(舆情分析报告自动生成工具免费试用入口>>>)

 

相关阅读推荐:舆情简评|江西上饶一医院住院楼起火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



免费试用

首页

产品中心

舆情播报

关于蚁坊

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