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概述
2025年7月2日下午,来自江苏泰州的3对母女连同驾车司机共7人包车到川西旅游,在阿坝州阿坝县境内从阿坝县前往色达县的途中,车辆意外坠崖落水。截至7月5日,网友“焦xxx蟹”发布求助贴时,只找到两个小女孩的遗体,包括司机在内的其余5人仍处于失踪状态,家属请求当时路过的人提供行车记录仪或线索。
7月6日,多名家属表示,车上6位亲属均是亲属关系,从江苏出发先抵达成都后包车前往川西旅游,原计划最后一站是色达,推测发生意外的原因可能是车辆为躲避落石或爆胎。目前车辆已被打捞上岸,阿坝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称已派出600余人进行搜救,当地民间救援人士也已接到求助信息并了解当地水文情况。四川一位民间救援人士和当地应急救援部门均表示,目前川西正值雨季,又有泥石流和洪涝灾害,加之地形复杂,搜救难度较大。
7月7日,事故中三位女士的侄媳妇回应称网传第三个孩子已经找到为不实消息,目前阿坝县相关救援力量依旧沿河全力搜救,事故原因也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二、舆情趋势
由上图趋势可以看出,有关“四川阿坝州多名游客坠河失联”的媒体舆情于07月06日13时达到最高峰,网民舆情于07月06日17时达到最高峰。
三、传播平台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四川阿坝州多名游客坠河失联”的舆情主要集中在新闻APP平台,相关舆情量,占总量的50.4%,其次为短视频占44.0%,社交网络占3.7%。
四、情感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四川阿坝州多名游客坠河失联”的舆情情感倾向,中性舆情占比最多,达到51.5%,;其次是负面舆情,占比34.2%;正面舆情占比较少,仅为14.3%。
五、热词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四川阿坝州多名游客坠河失联”的话题提及频次较高的词语有“失联”、“川西”、“四川”、“7月”、“包车”等。
六、媒体报道
媒体对此次事件的报道主要观点可归纳如下:
1.关注事故原因初步推测为躲避落石或车辆爆胎
多家媒体聚焦事故原因,指出失联者家属和当地交警部门初步推测车辆可能因躲避落石或爆胎导致失控坠河。新闻晨报援引交警部门调查称,事故路段存在山体落石风险,车辆左前胎爆胎迹象明显,车门和玻璃受损严重。极目新闻提到家属观察到事发公路与河道落差约10米,且路面宽度足够,排除道路设计问题。大河报则补充称,家属提到事故当天上午曾收到亲人发送的沿途风景照,推测意外发生在行程后半段突发状况下。
2.聚焦失联者家属急寻线索及搜救挑战
失联者亲属通过社交媒体求助,呼吁目击者提供行车记录仪视频或线索以还原现场。极目新闻称,家属自费沿河道搜索几十公里未果,因地形复杂、水流湍急且夜间降雨,救援难度极大。新京报提到当地已组织超10人的专业搜救队,但截至7月6日仍未发现失联者踪迹。扬子晚报进一步指出,部分河段需借助绳索才能靠近,且有家属尝试联系民间救援组织,但因雨季水文条件恶劣进展有限。
3.讨论阿坝汛期旅游安全风险及官方建议
阿坝州文旅部门及气象部门多次强调汛期安全隐患。极目新闻称,阿坝县文旅局明确建议游客暂缓前往,指出当地持续降雨引发地质灾害风险,部分景区已关闭。新闻晨报提到州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提示防范山洪和落石。南方都市报补充称,阿坝州公安局表示事发地属两县交界处,河流湍急且搜救范围广,官方已投入超600名救援人员,但受天气影响成效有限。
4.聚焦遇难者身份及旅行背景细节
遇难者及失联者身份逐渐清晰,6名游客为江苏泰州三对母女(3名成年女性及3名12-14岁女孩),另有一名当地司机。潇湘晨报称,一行人从成都包车出发,已游玩九寨沟等景点,原计划前往色达完成川西环线。光明网提到其中一名失联者是本地网红,经营大闸蟹养殖,其社交账号曾分享旅途动态。南方都市报补充称,事故车辆为七座商务车,打捞后发现内部损毁严重。
5.关注搜救进展及跨区域协作难点
截至7月6日,搜救工作仍在持续但暂未发现新进展。新浪新闻披露车辆检测需一个月完成,事故路段阿两路(S452)已被重点排查。扬子晚报称,有四川本地网友建议雨季避免自驾川西,强调傍山临河公路的危险性。南方都市报详细描述搜救策略,称救援队沿麻尔曲河向下游扩展50公里,但因河道弯曲、植被茂密,需动用无人机和冲锋艇多维度排查,部分区域因水位上涨无法靠近。
七、网民观点
1.出游安全警示
此次四川阿坝州车辆坠河事故令人痛心,给大家敲响了出游安全的警钟。在汛期或雨季,川西等地自然灾害风险大,如泥石流、落石、山体滑坡等频发,不适合旅游。游客出游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关注天气预报和地质预警,选择安全可靠的交通工具和旅行社,包车时要谨慎选择包车公司和司机。出行过程中,司机要时刻保持清醒,认真开车,不疲劳驾驶。同时,游客自身也应提高安全意识,遵守当地安全规定,避免前往危险地区。例如,有网友提到自己夏季在川西自驾遇到山体滑坡、落石等情况,心有余悸。还有网友分享自己包车时遇到司机开车玩手机的危险经历。这些都提醒我们,出游安全至关重要,不能掉以轻心。
2.对雨季川西旅游的担忧
雨季的川西地区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暴雨可能引发洪水、泥石流,道路状况复杂,容易发生车辆坠河、坠崖等事故。网友们纷纷表示,夏季尤其是七八月份雨季时,应避免前往川西旅游。他们列举了自己在川西的亲身经历,如部分路段被水冲毁、遇到落石砸车等,强调了雨季川西旅游的危险性。此外,雨季的川西天气多变,气候不稳定,也增加了旅游的风险。像这次阿坝州的车辆坠河事故,就与雨季的恶劣天气和复杂路况有关。因此,为了自身安全,大家应尽量选择在安全的季节前往川西旅游,如9 - 11月。
3.对失联人员的祈福与关注
事故发生后,众多网友表达了对失联人员的祈福和关注,希望他们能够平安无事,早日被找到。大家对遇难者表示惋惜和痛心,对家属表示同情。他们期待救援行动能够顺利进行,尽快给家属一个交代。例如,有网友提到看到新闻后心情沉重,希望失联者能平安归来;还有网友关注救援进展,为救援工作加油打气。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体现了社会的温暖和人性的善良。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重视旅游安全,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4.对旅游选择和规划的思考
此次事故引发了网友们对旅游选择和规划的思考。一些网友认为,旅游不应只追求热门景点和美丽风景,而应将安全放在首位。他们表示,不会为了所谓的美景而前往危险的地方,只要能让自己心情放松,去哪里旅游都可以。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安全状况、天气条件和自身的实际情况。此外,旅游行程的规划也很重要,不要安排得过于紧凑,避免疲劳驾驶。例如,有网友分享自己的旅游经验,提醒大家要合理规划行程,开车时要注意安全,速度不要太快。
5.对相关部门的期望
部分网友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预警和救援措施,确保游客的生命安全。他们认为,在汛期等危险时期,相关部门应及时发布准确的天气和地质预警信息,提醒游客注意安全。同时,在事故发生后,要迅速组织救援力量,提高救援效率。此外,还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旅游行业的监管,规范包车公司和旅行社的经营行为,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例如,有网友建议在河流沿线安装护栏,以减少车辆坠河事故的发生。大家希望通过相关部门的努力,能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旅游环境。
八、热门文章
九、研判分析
(一) 风险分析
1.舆情发酵风险:此次四川阿坝车辆坠崖事故造成2死5失联的严重后果,众多媒体、大V和网民高度关注。媒体持续跟进报道事件进展,大V广泛传播相关信息,网民在各平台热烈讨论。随着信息的不断扩散和传播,舆情可能进一步发酵,引发更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
2.旅游形象受损风险:川西地区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但此次事故发生在川西旅游途中,且当地正值雨季,存在地质灾害风险。不少媒体和网友提醒游客在7、8月雨季尽量不要前往川西旅游,这可能会使潜在游客对川西旅游产生担忧和恐惧心理,从而影响川西地区的旅游形象和旅游市场。例如,原本计划前往川西旅游的游客可能会因为此次事故而改变旅游计划,选择其他旅游目的地。
3.家属情绪安抚风险:事故造成2人死亡5人失联,涉及多个家庭,家属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压力。家属在事发后积极寻求线索,希望尽快找到失联人员,但目前搜救工作仍在进行中,结果未知。如果失联人员最终未能全部找到,或者事故原因未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家属可能会产生不满和愤怒情绪,甚至可能引发家属与相关部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例如,家属可能会对搜救工作的效率和力度提出质疑,要求相关部门加大搜救力度。
(二) 后续工作建议
1.加强舆情监测:舆情监管单位应密切关注媒体、大V和网民的言论,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建立专门的舆情监测小组,对各大媒体平台、社交网络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舆情热点和敏感信息。责任单位应主动发布事故救援进展、调查结果等信息,回应社会关切,避免谣言和不实信息的传播。
2.重塑旅游形象:责任单位如当地文旅部门应加大对川西旅游安全保障措施的宣传力度,强调在非雨季前往川西旅游的安全性和美好体验。制定详细的旅游安全宣传方案,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如制作宣传视频、发布旅游攻略、举办旅游推介会等。加强与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等合作,推出安全有保障的旅游产品和线路,吸引游客前往。
3.做好家属安抚工作:责任单位应安排专人与家属进行沟通和联系,及时向家属通报搜救进展情况,给予家属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建立家属沟通机制,定期召开家属座谈会,让家属了解事故处理的最新情况。为家属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服务,如安排住宿、餐饮、交通等。
上述报告,为“鹰眼早报告”人工智能编写。若需要查看更多重大突发事件舆情分析研判报告,可申请免费试用蚁坊软件的AI舆情分析报告工具。(舆情分析报告自动生成工具免费试用入口>>>)
相关阅读推荐:舆情简评|烟台一高校宿舍无空调学生中暑送医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