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0986
当前位置: 首页>> 舆情报告 >>正文

孙海洋寻子认亲事件

2021-12-21 11:15
作者:蚁坊软件浏览次数:18109

网络标签:孙海洋;孙卓;拐卖儿童;团圆行动;舆情呈现;舆论共情

 

(孙海洋夫妇与被拐儿子孙卓认亲现场,图源:央视新闻)

事件简介:2021年12月6日,在深圳市公安局,电影《亲爱的》原型孙海洋终于见到了丢失14年零57天的儿子孙卓。2007年孙海洋带着妻儿举家来到深圳闯荡,10月9日这天,四岁的儿子孙卓被人贩子拐走,孙海洋的人生就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此之后,孙海洋踏上了14年的寻子路,多年来他走过全国26个省市。在寻找的过程中,他结识了不少跟他一样艰难寻子的家长。随着团圆行动的展开,根据公安部部署,深圳市公安局将孙海洋儿子被拐案作为重点案件挂牌督办,广东省公安厅牵头组建“团圆行动”会战专班进行重点攻坚。团圆行动开展以后,公安机关在梳理陈年积案的同时,新科技也让警方获得线索的能力得到大大的加强,一大批久侦未破的案件找到了突破口,其中就包括孙海洋儿子孙卓被拐案。公安部的人像专家组一直在做人像比对的工作,他们通过比对也发现一个和孙海洋儿子高度疑似的对象,也是在山东聊城。专案组立即前往山东聊城,在当地警方协助下通过再次比对,最终确认这个孩子就是孙海洋被拐14年的儿子孙卓。孙卓的找回,多年以来父母情绪的释放在网络中引发了极大的关注,而随后关于孙卓的去留问题、孙海洋一家的家庭成员、买家养父母的相关现状及说辞等也在网络中被不断热议,形成了较为复杂的舆情景观。

研究概述:孙海洋寻子14年,但真正引发大众关注大约始于2014年电影《亲爱的》的上映,其中张译饰演角色的原型就是孙海洋。这部电影的大火也引发了公众复杂的情绪反应。2021年12月6日孙卓被寻找到之后,引爆了网络对孙海洋一家的关注热度。从激动人心的认亲现场,到孙海洋带孙卓回老家团聚,再到送孙卓回聊城上学,这些全部被镜头实时直播记录,令网友们动情不已。而孙卓自己的去留选择、孙海洋家庭的公共暴露、以及拐卖儿童罪恶之下的养育历程等成为此事件之后的争议和焦点。本文依托蚁坊软件舆情监测系统鹰眼速读网,在呈现孙海洋寻子认亲事件的基本舆情态势和舆情演化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不同传播主体是如何进行设置议题、该事件下网络传播话题的分布以及网络态度的情感倾向,同时剖析该事件的舆论生成及表达过程中呈现出哪些特点,并基于此作出相关舆情的总结及反思。

一、孙海洋寻子认亲事件网络舆情态势呈现

 

孙海洋寻子认亲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强大的关注度,一方面网络中对此事的讨论参与十分积极,另一方面该事件的舆情演化周期呈现出较为漫长的状态。整个演化周期根据事件的进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舆情爆发——寻子认亲回家团圆引爆舆情,孙卓去留助推热度攀升

孙海洋寻子认亲事件开始引发关注是始于12月6日上午十点左右,当时CCTV等着我 发布博文称12月6日《等着我》独家直播,知名“寻子家长”孙海洋的认亲现场。随后公安部刑侦局官微发布孙海洋儿子找到的博文,并称直播12:30的认亲仪式。在众多官博的预告印证之下,该事件的关注热度开始形成。午间认亲仪式的举行,被众多媒体纷纷直播报道,网络热度瞬间引爆。另外,孙海洋案犯罪嫌疑人被刑拘、孙卓养父母被采取措施等也引发了不小的关注度。12月7日,孙海洋夫妇带着儿子孙卓回老家团聚,隆重感人的场面吸引了网民们的积极围观。团聚之后,孙卓表示希望回聊城读书,孙海洋夫妇全程护送,这一切都在新闻媒体以及一些自媒体主播的直播镜头之下。加之孙卓想回养父母那里读书的诉求引发了众多网民们的不满,孙卓去留助推舆情热度的持续攀升。

舆情发酵——孙海洋家庭相关信息曝光以及孙卓户籍拉长讨论周期

随着认亲团圆的结束,该事件的关注度并未因此消退,而是呈现继续发酵之势。发酵的原因在于孙海洋家庭的相关信息被不断曝光,首先是他的家庭成员,女儿远在国外读书,生活富足精彩,小儿子也多才多艺,教育良好。网友们将其跟孙卓生活的境况相对比,引发了不小的讨论。而孙海洋女儿在国外富足的生活被网友们扒皮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质疑,随后孙海洋女儿公开发文回应,称父母多年的不易以及表达对弟弟被找到的喜悦之情,引发网友动容;其次孙卓被拐之后的户籍问题也成为网友们不断追问的焦点,主流媒体也积极关注跟进相关进展,目前仍在调查之中。

舆情后续——孙卓回归以及孙家今后的生活期待仍被网络关注

在该事件关注热度逐渐消退之时,孙卓表示回深圳读书的消息在网络中传播出来,随后孙卓的亲生父母回应印证了此事。孙海洋表示尽快联系学校,而网友们对孙卓的回归表示了无限欣喜。如何妥善安排孙卓的学习和生活,也成为不少网民们关注的问题,正如现在不少媒体还在积极地关注采访孙海洋,孙海洋设宴答谢帮助寻找孙卓的热心人士、孙海洋租四居室欢迎孙卓回家、孙海洋表示未来想开更多的包子店供儿子读书等相关信息时常出现在网络之中。除此之外,孙海洋呼吁人贩子们能投案自首,愿天下无拐的呼声也被媒体们不断传播。这些后续信息的传播使该事件的舆情热度不断蔓延。

二、孙海洋寻子认亲事件传播主体以及传播平台分析

 

孙海洋寻子认亲事件被众多传播主体所报道,其中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们发挥了最有影响力的作用。在事件开始之时,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都在全程报道。人民日报更是将认亲细节进行了画面性描述,并回顾了孙海洋14年的寻亲路,引发网络共鸣。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则积极跟进孙卓被拐后的户籍问题,使网民们持续关注。除了主流媒体之外,其他媒体如新京报、极目新闻等进行了更为详细的报道,从孙卓被找到以及孙卓的决定,到孙海洋的内心诉求,到孙海洋女儿的回应,到孙海洋对待买家的态度,再到对更多失孤父母的关注,新闻媒体们的报道表现得较为积极,这也为广大网友们提供了更多的相关信息。

 

从该事件的网络传播平台来看,社交媒体仍旧占据了最高的比例,一方面是与社交媒体的平台属性有关,另一方面该事件中不管从镜头直播还是孙海洋家庭成员的曝光大多都是在社交网络中被传播扩散,网民们在社交媒体中主动参与的意识强烈。除了社交媒体之外,今日头条、腾讯看点、搜狐新闻等APP也是重要的传播平台,这些平台上的新闻内容总体上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更能引发网友们的积极参与。另外,新闻媒体的报道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从上述该事件中有影响力传播主体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新闻媒体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并且设置多重传播议题,新闻媒体平台的报道密度总体较高,成为该事件第三大传播平台。

三、孙海洋寻子认亲事件网络舆论特点呈现

 

孙海洋寻子认亲事件发生后,网络舆论呈现出多元聚焦。从该事件的网络情感分布来看,总体上正面情绪占比例较高,从正面情绪的表达来看,主要是对孙卓被找到,一家人终于团圆的喜悦和感动,同时也饱含网民们对孙海洋一家的深切祝福。该事件中负面情绪还是占据了31%,负面情绪主要还是集中于对拐卖儿童犯罪行为的愤怒、对孙卓养父母发声内容的不满以及对孙卓被拐时落户问题的质疑。从整个事件的舆论呈现来看,表现出一定的特点。

1、14年寻子终成功家庭离合形成强大的舆论共情力量

孙海洋一家认亲现场中父母对孩子的深情流露与情感释放,让全网为之动容,而带孙卓回湖北老家的实现全家团圆,更是让网民们感慨万千。一家人的最终团聚,14年的寻子艰辛之路,普世间父母对儿女的爱与深情,在网络的直播镜头之下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感染了无数网友,在网络中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共情力量。这种舆论共情的形成主要是因为网民们自身作为父母或者孩子的现实角色,对孙海洋父母的情感具有自觉的代入体验,感受到其中的不易以及对血浓于水亲情的动容。对于该事件所形成的舆论共情反应,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也强化了舆论对于拐卖儿童行为的痛恨力度,坚定了舆论打击此类犯罪行为的决心。

2、孙卓去留选择网络舆论呈现出过度参与之势

在网络中讨论最多的就是孙卓的去留选择问题,孙卓到底是回养父母家还是回亲生父母身边,是网民参与积极性最高的话题。基于网民对养父母即曾经买家的憎恨,网民们希望孙卓能够回亲生父母身边的意愿表现得极为强烈。而最初,孙卓表示回养父母那边完成学业的选择,网络舆论表现出不赞同的态度,其中有不少网民对于孙卓的个人选择表达了极端的不满和指责,甚至对孙卓展开谩骂,这无疑对当事人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而现实中确实存在一些被拐卖的孩子找回之后,不认亲生父母,最终与亲生父母断绝联系的例子,网民们基于对这类案例的愤怒之情,来指责孙卓,由此呈现出过度参与之势。

3、拐卖儿童这一社会议题的舆论聚焦仍需不断强化

孙卓的成功找回,一方面让孙海洋一家以及网络舆论沉浸在一片喜悦的氛围之中,另一方面孙卓去留问题、孙海洋家庭曝光等也消耗了大量的舆论关注力。虽然这一切都是因拐卖儿童而起,但是在舆论的多元聚焦之下,拐卖儿童这一原始社会议题始终没有处于核心位置。透过孙卓被最终找到的圆满结局,公安部的团圆行动、相关部门对拐卖儿童的高度重视以及密切部署等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显示出公安部门打击拐卖儿童的决心,也对那些拐卖儿童的行为产生了强烈的威慑作用。因此,在孙海洋寻子认亲事件多元的舆论讨论之后,舆论焦点不仅要回归到打击拐卖儿童这一社会议题之中,而且新闻媒体应该主动进行议题设置,强化对这一社会议题的舆论聚焦力度。

4、舆论风口浪尖之上孙海洋一家被过分窥视形成舆论争议

孙海洋寻子成功的同时,让孙海洋一家时刻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过分的关注以及过度的窥视无疑会对孙海洋一家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就像孙海洋女儿、小儿子的信息被不断曝光,孙卓生长环境被过度解读,在孙海洋找到孙卓回到深圳之后每天的生活也被过度关注……这些信息的传播很容易被放大,进而形成舆论争议。因此,部分传播主体应该减少无关信息的传播,以达到舆论降温的效果,以免对孙海洋一家带来不必要的现实困扰,为其带来舆论争议上的心理负担。

四、孙海洋寻子认亲事件舆情总结反思

孙海洋寻子认亲事件经过了舆情的强势爆发、带有争议性的舆情发酵以及对后续生活关注的舆情延续,整个事件备受新闻媒体以及网民们的关注,两大舆论场内共振力量显现,展现出对孙海洋一家团圆的激动与喜悦,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舆论中流露出来的朴素善意,舆论共情效应凸显。但是我们也看到在该事件中,由于网民的热情参与,也产生了一定的问题,如过分参与当事人选择、对当事人家庭信息的过分窥视、以及对犯罪行为的弱化关注等。而这些问题的出现无疑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应该高度警惕,积极引导。一方面,新闻媒体应该提升主动议题设置的能力,减少对无关信息的过度聚焦,加强对核心议题即拐卖儿童的关注,同时要积极呼吁降低网民对部分信息过度解读的热情;另一方面,部分网民应该提升媒介素养,理性思考,注意网络发言的边界感,减少受情绪支配的极端发言,共建理性网络公共空间。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

免费试用

首页

产品中心

舆情播报

关于蚁坊

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