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0986
当前位置: 首页>> 舆情百科 >>正文

高考招生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研判指南

2025-07-24 13:52
作者:Y浏览次数:113

高考招生牵动着万千考生和家长的心,也备受社会各界瞩目。在互联网时代,相关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监测、分析与研判,成为教育部门及高校必须重视的课题。借助专业工具与科学方法,能够及时把握舆情动态,为招生工作平稳推进提供有力支撑。

运用专业舆情监测平台

专业舆情监测平台功能强大,在高考招生舆情监测中发挥关键作用,其中鹰眼速读网(点击免费试用)表现出色。它可7×24小时对全网信息进行实时扫描,覆盖权威新闻媒体、教育类网站、热门论坛、短视频平台、公众号等多样化信息源。用户能依据高考招生特点,自定义设置关键信息,像“高考招生政策”“录取分数线”“招生计划变更”等,系统以此为指引,精准监测相关舆情信息,极大提高监测效率与精准度。同时,鹰眼速读网具备智能分类功能,能自动将监测到的信息按话题、情感倾向等维度分类整理,便于工作人员快速定位关键舆情。

除鹰眼速读网外,还有清博大数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新华睿思等,各有专长,教育部门和高校可按需选用。

巧用搜索引擎与大数据工具

搜索引擎与大数据工具能从宏观层面辅助高考招生舆情监测。百度指数能直观呈现高考相关关键词搜索趋势,比如“新高考改革解读”这一关键词,一段时间内搜索量的起伏变化,可反映公众对新高考政策关注度的升降。微信指数聚焦微信生态内高考话题热度,微信作为重要社交平台,家长、考生交流频繁,通过微信指数能了解特定高考招生话题在该群体中的讨论热度。短视频平台如抖音设有热点榜,可实时追踪平台上高考相关内容热度,若某高校招生宣传短视频登上热点榜,意味着其受关注度高,能为高校后续宣传策略调整提供参考。

多平台监测策略

不同网络平台在高考招生舆情传播中扮演不同角色,需制定针对性监测策略。教育类新闻网站如中国教育在线、高考网,是政策发布、解读以及招生资讯的重要窗口,要重点关注其新闻报道、专家评论,从中把握官方政策动态与行业权威观点。综合新闻平台如新浪教育、腾讯教育频道,新闻传播力强,受众广泛,监测时需留意其对高考招生热点事件的报道角度、引发的网友评论。论坛与社区像百度贴吧高考吧、家长帮论坛,是考生、家长交流互动的活跃场所,这里的言论更具民间性、多元化,可能出现对招生政策的疑问、对高校专业的讨论,甚至潜在的负面舆情,需密切关注。

关键词监测设置技巧

精准设置关键词是有效监测高考招生舆情的基础。基础关键词涵盖“高考”“高考招生”“录取”等核心词汇,确保能监测到最基本的相关信息。政策关键词聚焦高考改革、新高考方案、加分政策、综合评价招生等,这些政策调整易引发舆论关注。机构关键词包含教育部、省级招生考试院、各高校名称等,明确舆情涉及的主体。事件关键词如“高考招生舞弊”“志愿填报失误”“招生计划缩减”等,用于捕捉可能引发舆情风波的特殊事件。情感关键词像“高考招生焦虑”“对招生公平性质疑”等,有助于把握公众情绪倾向。通过组合运用这些关键词,实现对高考招生舆情全方位、深层次监测。

监测范围与频率把控

监测范围要全面,平台上覆盖新闻网站、社交媒体、论坛、问答社区、视频平台等,确保不遗漏任何舆情传播渠道;地域上兼顾全国范围,尤其关注高考大省、教育改革试点地区,这些区域招生规模大、政策变化受关注度高;人群方面囊括考生、家长、教师、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等不同群体,他们对高考招生的关注点与诉求各异。

监测频率依高考招生进程灵活调整。考前阶段,考生和家长聚焦备考资讯、招生政策解读,需高频监测,每小时或每两小时更新一次信息。考试期间,考场秩序、考试突发事件备受关注,需实时监测,做到分钟级更新。考后阶段,成绩公布、录取进程成为焦点,可根据舆情热度调整监测频率,热度高时每天汇总,热度降低后每周梳理,以便及时掌握舆情动态,为后续分析研判提供持续、准确的数据支撑。

 

相关阅读推荐:有哪些可以出网络舆情分析报告的软件或者平台?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

免费试用

首页

产品中心

舆情播报

关于蚁坊

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