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科学、全面的汛情网络舆情风险分析报告,能为相关部门掌握舆情动态、预判风险走向、制定应对策略提供重要依据。但对此类舆情风险分析报告的撰写既是技术活,更是责任活,为了助力各位能撰写一份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的舆情分析报告,本文有整理了网络舆情风险分析报告的撰写框架与关键方法。
一般来说,此类舆情风险分析报告主要包括舆情概况、 汛情舆情发展传播趋势分析、汛情舆情传播渠道分析、汛情舆情属性区域来源分析、汛情 舆情话题分析、汛期舆情风险判别和评估、汛情舆情研判与建议等内容。
第一部分:舆情概况。简明扼要地交代汛情基本情况,数据需引用权威信源,如央视网、应急管理部公告等,避免主观臆断。
第二部分:汛情网络舆情分析。这一部分是报告的 “基石”,需系统梳理舆情发展的整体态势,为后续风险分析提供数据支撑。首先,利用蚁坊软件这类专业舆情监测系统,统计核心数据:分析舆情总量、不同平台信息占比。其次,结合汛情发展节奏,将舆情划分为不同阶段并总结特征,一般主要分为初期阶段(汛情发生 1-3 天)、发酵阶段(4-7 天)、稳定阶段(8 天及以后)。同时,利用舆情工具分析情感倾向分布、热门话题 TOP10及关键传播节点。(相关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报告自动生成工具免费试用入口>>>)
第三部分:舆情风险点识别。这一部分是报告的核心环节,需结合汛情特点与舆情规律,精准挖掘可能引发负面舆情扩散的风险点。常见的舆情风险点有信息传播类风险、应急处置类风险、主体行为类风险等。
第四部分:舆情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点进行量化评估,明确优先级。可从影响范围、传播速度、危害程度等维度设定评估指标。
第五部分:汛情舆情研判与建议。基于风险评估等级,提出分级响应策略。需要注意的是建议应该结合风险点与评估结果,突出实操性,明确责任主体与行动方向。
相关阅读推荐:网络舆情研究报告是怎么写的?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