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0986
当前位置: 首页>> 舆情简评 >>正文

舆情简报“广东清远一水库旁多人放生猫只”事件

2025-11-04 15:20
作者:L浏览次数:299

2025年11月1日00:00 – 2025年11月4日10:00

一、事件概况

  2025年11月1日,广东清远迎咀水库附近发生多人放生大量猫咪事件。有网友发现后,立即上前与放生者理论并当场报警。视频显示,不少猫咪出笼后应激跳入水里,放生者称猫是从餐馆救助而来。事发地迎咀水库的水为备用水源,该水库两年前也曾发生过类似放生猫咪事件,当时水库附近惊现大量病死猫,许多猫被活活饿死,且携带猫瘟病毒,下雨时携带病毒的猫尸体会被冲到水库造成污染。  事件引发社会关注后,2日,龙塘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相关业务部门已跟进核查;清远市公安局龙塘派出所值班人员称民警和镇政府人员已到场处理;迎咀水库管理所工作人员表示已知晓此事,已有相关职能部门在处理,水质是否受影响正在调查。  当晚,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龙塘镇人民政府发布情况通报,经核查,现场山林发现部分猫只,山路旁有遗留猫粮;水利部门巡查水库水域暂未发现溺亡猫只;生态环境部门检测周边水体,主要水质指标均达标;动物卫生防疫部门对周边环境进行清理消杀;镇政府安排工作人员定期巡查,并发动周边热心群众认领猫只。下一步,镇政府将联合相关部门持续开展环境监测、现场消杀和事件调查,涉及违法的将依法处理,同时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还呼吁公众树立科学、文明放生理念,严禁在重要水源涵养区等区域放生。  2日下午,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对放生现场进行封锁,志愿者从外围救出多只放生猫,且已发现有猫死亡。当天下午5时15分现场解封,允许志愿者进去救猫。  11月2日夜间,多名志愿者自发集结抓猫,佛山也有不少志愿者加入,一晚上抓了上百只。一名志愿者称此次放生的猫有1120只,猫咪经长途运输易患猫瘟,集中在一起更易互相感染,预测约三成猫咪会感染,目前急需干扰素和猫瘟抑制蛋白,正通过网络寻求爱心人士帮助。截至3日下午,到场参与搜救的人员前后约五六十人,因事发地树林茂密、信号不好且猫数量多,给搜救工作带来困难,目前已救出不少猫,救出的猫会先送往安置点,再分流至宠物救助中心或可领养的地方。

二、舆情综述

2025年11月01日00时至2025年11月04日10时,境内有关“广东清远一水库旁多人放生猫只”的舆情信息主要传播平台为短视频、社交网络、新闻APP等。总体情感倾向以中性为主。其中,中性信息约占53.1%;负面信息约占41.1%;正面信息约占5.8%。舆情在11月02日达到最高峰。

三、舆情趋势

 

该时段内,境内有关“广东清远一水库旁多人放生猫只”的舆情信息,媒体舆情于11月02日22时达到最高峰,网民舆情于11月02日22时达到最高峰。

四、传播平台

 

该时段内,境内有关“广东清远一水库旁多人放生猫只”的舆情主要集中在短视频平台,相关舆情量约占总量的54.8%,其次为社交网络约占23.7%,新闻APP约占19.0%。

五、情感分析

 

该时段内,针对“广东清远一水库旁多人放生猫只”舆情进行情感分析发现,呈现出以中性情感倾向为主的态势,中性舆情占比达53.1%;负面舆情占比次之,为41.1%;正面舆情较少,仅占5.8%。

六、热词分析

 

该时段内,有关“广东清远一水库旁多人放生猫只”的话题提及频次较高的词语有“放生”、“水库”、“猫咪”、“广东”、“猫只”等。

七、媒体报道

该时段内,有关“广东清远一水库旁多人放生猫只”的媒体报道约1,644篇,主要来自714家媒体,其中中央媒体72家约125篇,地方媒体436家约1,075篇,商业媒体26家约69篇,其他媒体180家约375篇。媒体对此次事件的报道主要观点可归纳如下:

(一)关注放生行为背后的黑色产业链及牟利动机  据新京报、新闻晨报、法治日报报道,此次水库放生猫事件被质疑存在“捉—卖—放”的黑色产业链。新京报指出“放生不应成为黑色产业链牟利方式”,强调放生者可能通过拍摄视频、营造“功德表演”牟利。新闻晨报提到放生者称猫“从餐馆救助”,但大量猫来源可疑,且此前该水库已发生类似事件,疑似存在灰色利益链条。法治日报分析称,此类放生行为本质是将动物生命异化为生意,既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又挑战生态红线,呼吁严查违法放生背后的牟利者。

(二)聚焦放生对生态环境及水源安全的威胁  据新闻晨报、成都商报、人民网评报道,放生行为对水库生态和水质构成双重风险。新闻晨报称猫溺亡会污染水源,而存活猫可能破坏当地生态链。成都商报披露2023年8月同类事件中,病死猫携带猫瘟病毒,尸体若冲入水库将导致污染。人民网评强调,放生者选择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直接违反《水污染防治法》,且猫粮残留、动物排泄物等可能长期影响水质,需建立水源地保护的长效机制。

(三)讨论官方处置措施及后续追责行动  据澎湃新闻、环球时报、央广网报道,当地政府已启动多部门联合处置。通报显示,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巡查后暂未发现溺亡猫或水质异常,动物防疫部门进行消杀,并发动群众认领猫只。警方正通过监控追查放生人员,若涉违法将依法处理。但媒体质疑,此前多次发生同类事件,暴露巡查机制存在漏洞,需加强水源地常态化监管并追溯利益链条。

(四)志愿者及社会力量参与动物救助行动  据封面新闻、成都商报报道,事发后约50名志愿者自发进山搜救,彻夜营救近百只猫。志愿者描述现场地形复杂、信号差,救出猫出现呕吐拉稀等应激反应,已分流至救助中心。成都商报提到目击者用桨板救起濒死猫,但多数猫受惊逃散,存活率存疑。报道呼吁社会关注放生动物的后续生存问题,避免“放生即杀生”。

(五)呼吁完善立法及科学放生规范  据法治日报、人民网评报道,现有法律对放生行为约束不足。法治日报指出,放生须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的物种,而猫属外来入侵物种,在保护区放生已违法。人民网评建议细化不同区域、物种的放生规则,严惩违规者,同时加强公众教育,摒弃“自我感动式放生”,推动科学放生理念普及。媒体一致强调,需通过法律震慑和生态教育双管齐下,杜绝类似事件。

八、大V言论

该时段内,有关“广东清远一水库旁多人放生猫只”的大V言论约734条。大V们对此事件的评论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一)放生行为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及污染水源  大量用户指出放生猫到水库的行为不仅导致猫咪溺亡,更会因尸体腐烂、携带病菌污染水源。水库作为饮用水源地,此类放生直接威胁居民健康。此外,家猫作为外来捕食者,会大量捕杀本土鸟类、两栖动物等,破坏原有生态链,甚至导致物种灭绝。类似事件曾在澳大利亚等地引发生态灾难,因此被斥为“生态恐怖主义”或“生化武器式破坏”。

(二)伪善放生实为虐猫与自我感动  许多评论批判放生者打着“积德行善”旗号,实则满足畸形心理需求。密集运输导致猫咪窒息死亡,放生后应激跳水和缺乏野外生存能力等同于变相虐杀。放生者无视动物实际生存需求,将生命异化为“功德工具”,表面放《大悲咒》营造仪式感,实则将自我感动凌驾于科学规律之上,被形容为“伪善的暴行”“精神慰藉式谋杀”。

(三)背后存在黑色产业链与非法牟利嫌疑  部分分析认为放生行为涉及组织化运作,可能存在“捕捉-买卖-放生”利益链条。例如有人收取信徒钱财购买猫咪,或利用流浪猫直播骗取捐款后弃养。放生数量动辄上千只、花费数万元,却从未用于绝育或领养,更有爆料称存在地下宗教组织刷“功德KPI”,这种模式既催生非法捕猫产业,也导致家猫被盗风险。

(四)应依法严惩并建立科学救助机制  舆论强烈要求追究放生者法律责任,援引《刑法》第344条非法放生罪和《野生动物保护法》,建议按“危害公共安全罪”或“污染环境罪”严惩。同时呼吁推广TNR(抓捕-绝育-放归)等科学管理方式,建立正规收容领养体系。批评现有动物保护法规执行不严,导致同类事件在2023年后再度发生。

(五)盲目放生暴露社会畸形认知与宗教滥用  评论指出放生行为反映部分群体对生命认知的扭曲:将佛教“放生”教义曲解为形式主义,忽视“尊重生态规律”的核心。有人为消灾赎罪盲目放生,甚至出现放生鱼豆腐、矿泉水的荒谬行为。这种行为既违背“禁止破坏性放生”的宗教本义,也折射出公众缺乏科学素养,将封建迷信与生态保护混为一谈,形成“越放生越造孽”的恶性循环。

九、网民情绪

该时段内,通过对有关“广东清远一水库旁多人放生猫只”的网民言论进行情感倾向分析,大众情绪分布如下:

 

十、网民观点

(一)放生行为是杀生作恶许多网民认为此次放生猫的行为并非真正的放生,而是杀生作恶。他们指出,猫并非水生动物,在水库边放生猫,导致猫咪溺亡、污染水源,还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影响了周边原生动物的生存。这些人打着放生积德的幌子,实际上是在作孽,不仅没有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反而对生命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他们谴责这些放生者的行为,认为他们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受到应有的惩罚。

(二)放生者动机不纯部分网民猜测放生者的动机不纯,可能是饭馆为了销赃、卖猫肉的奸商为了处理猫、救助站为了处理养不起的流浪猫,或者是有人为了积功德、求心安而进行这种伪善的放生行为。他们认为这些人并非真正出于对动物的关爱,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或达到某种目的,这种行为是自私和不负责任的表现。

(三)放生行为破坏生态环境众多网民强调了放生行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一下子投放几十上百个不同品种的猫,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冲击,方圆几公里的蛇虫鼠蚁、各种两栖爬行类动物可能会灭绝,鸟类等小型动物也会受到威胁。这种人为的生态破坏可能会导致生态失衡,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他们呼吁要科学、合理地对待动物,避免类似的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发生。

(四)应严惩放生者并规范放生行为很多网民要求对放生者进行严惩,认为他们的行为危害了生态与安全,必须让他们付出代价。同时,他们建议建立法律制度,规范放生行为,杜绝无序放生和不负责任的放生现象。从根源上考虑,要规范猫狗舍的繁殖,杜绝养宠人的弃养行为,以减少流浪猫狗的数量。只有通过法律和制度的约束,才能保证放生行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保护生态环境和动物的权益。

(五)质疑放生背后有组织操纵一些网民怀疑放生背后有组织策划,可能是间谍想破坏水源,或者是某些组织为了收割爱心捐款而进行的活动。他们认为这种有组织的放生行为具有更大的危害性,不仅会对生态环境和公共安全造成威胁,还可能涉及到违法犯罪活动。因此,他们呼吁相关部门进行深入调查,揪出背后的组织,依法进行处理。

十一、热门文章

十二、风险分析

 1. 生态破坏风险:此次在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迎咀水库放生大量猫的行为,给当地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从媒体报道可知,流浪猫是公认的最危险的入侵物种,在世界范围内至少造成63个种群灭绝。在迎咀水库周边,突然出现大量猫,这些猫为了生存会捕捉当地的野生鸟类、小型哺乳动物等,导致当地原本稳定的生态食物链被打破。例如,水库周边原本的鸟类数量可能会因为猫的捕食而急剧减少,一些珍稀保护动物也可能面临生存危机。而且,猫携带的猫瘟等病毒可能会传播给当地的野生动物,引发疾病流行,进一步破坏生态平衡。此前在2023年8月底,该水库水源保护区就曾惊现大量病死猫,系有人放生所致,这充分说明了此类放生行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持续且严重的。

2. 水源污染风险:迎咀水库是当地的备用饮用水源,放生大量猫存在极大的水源污染隐患。众多猫咪被放生后,部分跳入水库,若这些猫死亡,尸体在水中腐烂会滋生大量细菌和病毒,严重污染水库水质。即使目前生态环境部门对周边水体进行取样检测,主要水质指标均达标,但这并不意味着后续不会出现问题。因为猫携带的病原体可能会在水中潜伏,随着时间推移和环境变化,对水质产生不良影响。一旦水库水质受到污染,将直接威胁到当地居民的饮水安全,可能引发大规模的公共卫生事件。

3. 社会舆论风险:该事件引发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媒体纷纷报道此事,大V和网民们也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和谴责。从大V言论和网民观点来看,大家普遍认为这种放生行为是“伪善”的,是对生命的漠视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一些网民甚至要求严惩放生者,质疑背后是否有反贼或邪教组织唆使。这种负面的社会舆论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回应,可能会引发公众对政府监管能力的质疑,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同时,也可能会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导致公众情绪的进一步激化。

4. 动物福利风险:这些被放生的猫大多缺乏野外生存能力,它们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从现场情况来看,水库周边十几公里无人烟,缺乏食物和庇护所,猫咪们在运输过程中就已经受到了惊吓和伤害,放生后又要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恶劣的天气。部分猫咪因应激反应跳入水库溺亡,幸存者也可能会因为饥饿、寒冷、疾病等原因死亡。志愿者在救助过程中发现,许多猫咪已经生病,有的甚至已经死亡。这种放生行为不仅没有达到救助动物的目的,反而给这些猫咪带来了更大的痛苦和伤害,严重违背了动物福利原则。

十三、后续工作建议

1. 针对生态破坏风险:相关部门应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估,了解猫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方案,例如设置陷阱捕捉部分猫,将其转移到合适的动物收容场所进行妥善安置。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疾病传播问题。同时,开展生态修复工作,通过种植适宜的植物、投放合适的物种等方式,逐步恢复当地的生态平衡。此外,加强对公众的生态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避免类似的盲目放生行为再次发生。

2. 针对水源污染风险:持续加强对水库水质的监测频率和力度,增加检测指标,确保及时发现水质变化情况。对水库周边的环境进行彻底清理,打捞可能存在的猫尸体和其他污染物,防止其进一步污染水源。如果发现水质受到污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的净化措施,保障水库水质安全。同时,加强对水库周边区域的管理,设置警示标识,禁止无关人员进入,防止人为因素对水质造成破坏。

3. 针对社会舆论风险:政府相关部门应及时、准确地发布事件的调查进展和处理结果,回应公众的关切和质疑。通过官方媒体、新闻发布会等渠道,向公众解释放生行为的危害和政府采取的措施,帮助公众理性看待此事。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与合作,争取媒体的支持和配合,客观、公正地报道事件,避免不实信息的传播。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回应负面舆情,对恶意造谣、煽动情绪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

4. 针对动物福利风险:组织更多的志愿者和专业人员参与到猫咪的救助工作中,提供必要的物资和资金支持。为救助的猫咪提供医疗救治和护理,确保它们的健康和安全。对有条件的猫咪进行绝育和疫苗接种,防止疾病传播和猫咪数量的进一步增加。积极寻找合适的领养家庭,将健康的猫咪领养出去,减少动物收容场所的压力。同时,加强对动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提高公众的动物保护意识,规范动物救助和放生行为。

 

上述报告,为“鹰眼早报告”人工智能编写。若需要查看更社会热点舆情事件分析研判报告,可申请免费试用蚁坊软件的AI舆情分析报告工具。(舆情分析报告自动生成工具免费试用入口>>>)

相关阅读推荐:舆情简评:“新疆哈密为人民服务标语遭破坏”事件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



免费试用

首页

产品中心

舆情播报

关于蚁坊

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