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0986
当前位置: 首页>> 舆情简评 >>正文

舆情简评|四姑娘山一男性游客因高反身亡

2025-05-12 17:32
作者:C浏览次数:89

一、事件概述

2025年5月10日,一名男性游客在四川四姑娘山旅游时疑因高原反应(高反)不幸身亡。据报道,该游客在到达四姑娘山镇的第一天就感到身体不适,并伴有感冒咳嗽症状。他曾于5月9日到卫生院吸氧,但症状并未明显缓解。5月10日,该游客被送往四姑娘山镇卫生院抢救,但最终因抢救无效去世。

医护人员表示,该游客在前几天就出现了身体不适,并曾到卫生院吸氧,当时医生就建议他降低海拔。医生提醒,高原反应不可大意,如果吸氧后症状没有明显缓解,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情况下,需要尽快降低海拔。目前,该游客的遗体已被送往火化。

二、舆情趋势

由上图趋势可以看出,有关“四姑娘山一男性游客因高反身亡”的媒体舆情于05月11日21时达到最高峰,网民舆情于05月11日22时达到最高峰。

三、传播平台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四姑娘山一男性游客因高反身亡”的舆情主要集中在社交网络平台,相关舆情量,占总量的48.8%,其次为短视频占28.1%,新闻APP占20.8%。

四、情感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四姑娘山一男性游客因高反身亡”事件公众的情感倾向主要集中在中性态度上,这一比例占据了54.4%,。紧随其后的是负面舆情,占比34.1%。相比之下,正面舆情较少,仅占11.5%。总体来看,公众对于这一事件的情感反应是复杂多元的,既有对事件本身的关注和同情,也有对旅游安全问题的担忧和批评。

五、热词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四姑娘山一男性游客因高反身亡”的话题提及频次较高的词语有“游客”、“高反”、“四姑娘山”、“身亡”、“四姑娘山镇”等。

六、媒体报道

媒体对此次事件的报道主要观点可归纳如下:

1.关注游客高反身亡事件

据扬子晚报、潇湘晨报、齐鲁晚报报道,5月10日,四川四姑娘山镇一名男性游客因出现严重高原反应(高反)症状,尽管被紧急送往四姑娘山镇卫生院抢救,但最终未能抢救过来,不幸身亡。该游客在到达四姑娘山镇的第一天就出现了身体不适,可能由于洗澡后穿着较少导致感冒并伴有咳嗽。尽管在9号到卫生院进行了吸氧治疗,但症状并未得到明显缓解。医护人员提醒,高原反应不可大意,应及时吸氧,若吸氧后症状没有明显缓解,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情况下,需尽快降低海拔。此事件引起了公众对于高原旅游安全和高原反应应对措施的关注。

2.聚焦高反症状与急救措施

据齐鲁晚报、钱江晚报、光明网报道,四姑娘山镇卫生院的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证实,该名男性游客在抢救时已经没有意识和心跳脉搏,最终因高反抢救无效去世。报道中提到,游客在到达四姑娘山镇后不久就出现了高反症状,并且在卫生院吸氧后症状并未缓解。医护人员强调,高原反应应及时处理,若吸氧后症状没有明显缓解,特别是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游客,需要尽快降低海拔以减轻症状。这一观点突出了对于高反症状的认识和急救措施的重要性。

3.讨论高原旅游的注意事项

据钱江晚报、中国经营报、法治网报道,四姑娘山镇卫生院的工作人员建议,初到四姑娘山这样海拔较高的地方,不要急着洗头洗澡,要看自己的身体状况,注意刚开始来的时候不要洗头、洗澡,最好不要剧烈运动。报道中提到,四姑娘山景区官网也提示,景区游览建议不要剧烈运动,如出现身体不适,请及时寻求工作人员帮助或尽快前往就近医院就诊。这些报道聚焦于高原旅游的注意事项,强调了适应高原环境的重要性和预防高反的措施。

4.关注高原反应的个体差异

据环球网、光明网报道,对于高原反应,每个人的身体情况都不一样,每年会有很多游客前来爬山,大部分人都还好,但也有少数人会出现危急情况。报道中提到,医生建议初次到高原地区的游客不要洗头洗澡、饮酒和剧烈运动,因为身体机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如果还没有适应过来就做这些活动,会加重缺氧反应。这一观点关注了高原反应的个体差异,提醒游客根据自身情况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5.聚焦高反后的正确行动

据中国青年报、头条新闻报道,顺风车司机在接到出现高反的男士和同行人员后,根据多年的高原经验,认为该男士可能出现了高原肺水肿,建议先立即就医而不是前往海拔更高的巴朗山。在司机的催促下,两人被迅速送往四姑娘山卫生院。这一观点聚焦于高反发生后的正确行动,强调了在高原地区出现不适应症状时,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而不是盲目前往更高海拔地区。

七、网民情绪

通过对有关“四姑娘山一男性游客因高反身亡”的网民言论进行情感倾向分析,大众情绪分布如下图:

八、网民观点

1.高原反应的危险性和对生命的威胁

许多网民提到高原反应(高反)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强调了其危险性和对生命的威胁。他们认为高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高原旅行的安全意识和准备

很多网民强调了高原旅行前的安全意识和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他们提到了在高原地区应该注意的事项,比如不应立即洗澡、避免感冒等,以及携带必要的药品和氧气设备。

3.高原反应的个体差异

部分网民提到高原反应存在个体差异,不同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对高反的敏感程度不同。有人即使身体状况良好也可能遭遇高反,而有些人则可能相对轻松。

4.对高原环境的敬畏和适应

一些网民表达了对高原环境的敬畏,认为应该尊重自然,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他们提到了高原环境的特殊性,以及适应高原环境的重要性。

5.高原反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不少网民讨论了高原反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包括提前服用抗高反药物、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及时吸氧等,以及在出现高反症状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如下降到低海拔地区。

九、热门文章

十、研判分析

(一)风险分析

本次事件中,一名男性游客在四川四姑娘山镇因严重高原反应(高反)不幸身亡,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从舆情监管单位和责任单位的立场出发,存在以下风险:

1.公共安全风险:事件暴露出部分游客对高原反应的认识不足,以及在高原旅游时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这可能导致公众对高原旅游的恐慌情绪,影响当地旅游业的稳定发展。

2.法律责任风险:事件中涉及到游客的救治和善后处理,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家属不满和法律纠纷,对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3.旅游形象风险:此类事件若频繁发生,可能会损害四姑娘山乃至四川地区的旅游形象,影响游客的旅游意愿和选择。

(二)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风险,建议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加强公共安全教育:通过官方渠道发布高原反应的科普知识,提高游客对高原反应的认识,增强安全意识。同时,提供详细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减少因无知或误解导致的安全事故。

2.依法依规处理善后事宜:对于不幸身亡的游客,要依法依规进行善后处理,与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妥善解决赔偿等事宜,避免引发法律纠纷。

3.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当地医疗机构的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提高对高原反应等突发情况的救治效率。同时,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确保在类似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

4.优化旅游服务与管理:加强对旅游服务提供者的监管,确保其提供准确的高原旅游信息和安全提示。同时,加强对游客的管理,对于身体状况不适合高原旅游的游客,及时进行劝阻和引导。

 

上述报告,为“鹰眼早报告”人工智能编写。若需要查看更多景区突发事件舆情分析研判报告,可申请免费试用蚁坊软件的AI舆情分析报告工具。(舆情分析报告自动生成工具免费试用入口>>>)

 

相关阅读推荐:舆情简评|广东一老人刷老年卡乘公交被要求站着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

免费试用

首页

产品中心

舆情播报

关于蚁坊

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