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0986
当前位置: 首页>> 舆情报告 >>正文

当下网络环境中性别舆论相关问题研究分析

2019-11-22 17:27
作者:蚁坊软件浏览次数:38861

一、当下关于性别舆论的几种主要现象

性别问题一直是当下社会环境中较为敏感的存在,它之所以呈现敏感的特性一方面有着深刻的历史因素即女性权力的缺失,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关于性别平等的力量不断出现,这就形成了现代解放思潮与历史遗留观念的对抗;另一方面这种种对抗在网络环境中得以更便捷的传播、讨论,进而形成关于各种各样性别问题的网络舆论。这些性别舆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现象:

1. 关于女权的舆论现象

归根结底来说,性别舆论主要围绕女权主义的提出以及传播而形成的。我国女权主义在大众传媒上传播开来差不多始于二十世纪70年代,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关于媒体环境中女权的相关信息已经铺天盖地,而女权主义也形成了相对复杂的舆论环境。例如围绕女权主义讨论而衍生出来的“中化田园女权”、“女拳”、“伪女权”、“真女权”、“女权癌”、“反女权”、“女权婊”等。

这些围绕女权产生的标签,一方面印证了女权主义在网络媒体传播环境下的高关注度,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女权主义在网络传播中受到相关主体的多样性解读,因此形成的争论极具批判色彩。

2. 关于男权的舆论现象

男权作为女权的对立面,男权舆论的形成和传播差不多也是处于女权舆论的形成和传播对立面。具体表现两个方面:第一,男权被批判的舆论,例如对男性主宰力量、男性强势地位、大男子主义、极端男权的抨击;第二方面,当相关“田园女权”、“女权癌”信息出现后,对男权平反的相关舆论一时间也甚嚣尘上。

值得注意的是,男权与女权的舆论对立并不代表全部男性观点与女性观点的对立。例如,有的男性并不反对女权主义甚至是呼吁女权、而有的女性对当下极端女权也表现出极大的不认同。

3. 关于性别气质的舆论现象

就人而言,性别气质主要是指对男性和女性特质的区分和概括,例如男性可能更具阳刚的气质、而女性则可能更具有温柔的气质。当下关于性别气质的争论也形成了一定的舆论,但是关于性别气质的舆论基本上走过了从抗争到和解的路径。

例如,对于男性气质来讲,文化工业制造出来的小鲜肉、暖男似乎更加广受大众的喜欢,而直男癌、油腻男人往往成为大众诟病的对象;对于女性气质来讲,女性的独立性、攻击性甚至是泼辣性受众的好评度更高,而玛丽苏、傻白甜的好评度往往不如预想的那么好。

二、当下网络环境中性别舆论形成的触发性因素

网络环境中性别问题敏感而易发酵,主要是因为性别话题大多涉及价值论层面的讨论。舆论事件最容易在价值论层面发酵,因为每个人对性别话题的认识、立场、经历都是不同的,事件和传播者之间会形成无数的链接点,链接点越多,传播者的参与兴趣也就越多,引发的争议也会越多,从而让舆论产生滚雪球似的增长。

根据网络上关于性别问题的争议,性别舆论的触发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 事件新闻

由事件新闻触发性别问题的讨论往往比较直接,性别舆论场更为震荡。纵观近几年来能触发性别舆论的新闻事件在类型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这些类型大体包括:性侵类事件、家暴类事件、个人或平台言行类事件、职场遭遇类事件以及女性生命安全类事件(自杀、他杀)等。

除了具有共性的事件新闻,有一些特别事件新闻可能也会触发关于性别问题的讨论,这种性别舆论的形成往往是无意识的。

2. 话题新闻

现在在各大信息传播平台上,时不时会出现一些话题新闻。平台或者博主抛出一些话题,以追问网友态度的方式在网络上形成讨论。而触发性别舆论的话题新闻往往比较多,具体可以归类为彩礼类、生育类、婚恋观类以及冠姓权类等。

这些话题新闻可能不会造成性别舆论场的激烈震荡,却可能通过时时推出、引发讨论,以此形成一定的性别舆论分歧或者共识,对性别舆论景观的塑造发挥了重要作用。

3. 影视作品和综艺节目

当下将性别问题作为主要表达视角的影视作品频频出现,而这些影视作品的爆红也带动了网友对其中性别主题的讨论,这些讨论往往能够促成性别舆论的形成。例如宫廷剧《甄嬛传》、《延禧攻略》等、都市剧《欢乐颂》、《我的前半生》、《都挺好》等。

有些将性别问题作为次要视角的影视作品,也会被一些受众发掘并放在网络上讨论,进而触发性别舆论的产生;

除此之外,当下还有许多网友对年代比较久远的影视作品进行相关性别问题的发掘和讨论。例如,当下网友对琼瑶系列剧《还珠格格》、《情深深雨蒙蒙》、《一帘幽梦》等作品中性别价值观的诟病。

对于综艺节目而言,相亲类的综艺节目、家庭夫妻、婆媳相处类的明星真人秀等也总能引发大众形成关于性别问题的讨论。

4.相关制度

关于相关制度对性别权利和义务规定的提出也是网络上触发性别舆论产生的重要因素。近些年来频现的女性姨妈假制度、女性劳动保护制度、职场女性生育保护制度。

除此之外,有些企业制定的涉及性别的相关制度,也往往能触发性别舆论的产生。例如,前段时间滴滴顺风车试运营方案中规定八点后限制女性乘坐而引发的性别舆论风波。

三、当下网络环境中性别舆论生成的传播环境

网络环境中性别舆论之所以复杂多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媒体这一阵地的存在和不断壮大。而在新媒体环境下促成性别舆论生成及传播的主体离不开大众媒体、意见领袖式自媒体大V以及广大网民这三大主角。他们基于自身角色性质在传播过程中影响和塑造着性别舆论。

1. 大众媒体性别议题的传播敏感度

进入网络环境下的大众媒体,在报道涉及性别相关问题时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就主流媒体而言,大部分主流媒体的性别议题的敏感度相对较高。具体表现在报道对于性别问题为主要矛盾的事件时,除了在报道基本事实之外,还往往会明确的表明媒体态度。例如,人民日报在报道滴滴顺风车试运营方案中限制女性晚上8点之后乘车时,明确对这一方案表示了否定。但是对于性别问题为不是主要矛盾的事件时,性别议题往往不会表现的那么明显。

除了基本事件的报道,主流媒体会主动的报道当下关于性别平等的正面信息。

对于一些普通的大众媒体,在网络环境下不免会出现以性别为标签博眼球的新闻报道。最为普遍的就是,在新闻标题、报道议题时明确贴上性别标签,如“女司机”、“女博士”、“女车主”等,无形中会引发大众对这些标签的关注和讨论。

2.意见领袖式自媒体大V的带动

网络环境中相关自媒体大V的崛起以及对他们对性别权力问题的看法是引发性别舆论场震荡的中坚力量。

一方面,部分自媒体大V带节奏式的性别权力观点传播广受诟病。主要代表为之前的咪蒙、果子狸7777、林毛毛等大V的相关言论和相关文章,掀起了关于女权、女德、男权等问题的论战,带节奏式的言论被一部分网友拥趸的同时也被另一部分网友攻击,因此关于女权双标、田园女权不是女权等性别舆论一时间甚嚣尘上,性别权力被异化;

另一方面,部分自媒体大V仍旧保持相对理性的态度辩证分析,辩证性别权力的内涵、就事论事分析性别权力在事件中的矛盾问题。

3.网民意见的群体极化

对于广大网民来说,关于性别权力问题网友的认知既有共识,也有分歧,性别舆论的两极分化、群体极化成为当下性别舆论的普遍现象,充斥着非理性化的表达。在社交网络上,关于两性争论的话题已经形成了一些群体。他们较为符合《乌合之众》中对群体特点的概括:冲动、易怒、缺乏理性,容易用各种有侮辱性的词汇去攻击他人。如一些动辄用“X癌”等侮辱性词汇的群体和与之对立的直接将其行为称为“打拳”等的群体。在一些开放性的平台,如社交网络的转发和评论区,两个群体的争执会引发进一步的冲突并增进自身群体的紧密性。

四、当下网络环境中性别舆论景观特点

1.演进:从舆论高地到舆论陷阱

前些年女权主义在网络上兴起之际,关于女权的相关言论一直占据了舆论高地,被广大网友追捧,一时间女权崛起、抨击男权的言论在网络上被推上了神坛。但是,近两年关于性别权力的舆论风向发生了变化,导致一提到女权就被诟病,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有些事件中的性别讨论经常就会进入舆论陷阱,导致性别舆论呈现辩解、谩骂、攻击的态度。

 

2.抗争:性别权力的争议和界定

现在网络上关于性别权力的界定争论纷纷。到底什么是女权?女权在当下网络传播语境中的内涵是否被异化?真正的女权主义和伪女权的区别?女权是特权还是平权?如何辨别男权?网络上一系列关于性别权力的界定形成了性别舆论的一大景观。大众在界定性别权力时基于自身立场、自身认知形成一定的抗争。

3.议题:性别议题被优先设置

当下性别舆论场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复杂性的其中一个表现就是争议性话题众多,而争议性往往会带来关注度和参与度。因此,就当下网络环境来看,关于性别议题的关注度相对较高,因此广大传播者在传播信息时有关于性别的议题往往会被优先设置。例如,车祸事件中女司机会被优先设置、晚婚人群中大龄剩女会被优先设置、高校事件中女大学生女研究生会被优先设置、两性相处中直男癌拜金女妈宝男伏弟魔等也会被优先设置……这些无形中被优先设置的议题传播出来后,总能挑动大众的神经,形成舆论焦点。

4.构建:刻板印象的解构和重构

纵观性别舆论中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与发展,呈现出不断解构和重构的发展路径。具体来讲,舆论打破一种刻板印象时会塑造出另一种刻板印象。例如,当下社会对男尊女卑刻板印象解构过程中,相关女权舆论的发展又塑造出一谈女权就产生了女权婊、女权癌的刻板印象。这种刻板印象的解构和重构从某种层面印证了关于性别权力的舆论演进表现出过犹不及的态势。

5.困境:身处网络舆论中性别保护制度的尴尬和争议

当下网络环境中比较特别的一大性别舆论景观是性别保护制度的尴尬和争议。众多性别保护制度建立的初衷是对因性别问题面临职场困境、生育困境的性别群体给与的制度保护,但是当相关制度被提出或者出台,经常会引发舆论风波。引发舆论风波的主要原因在于被保护的性别群体可能会面临因制度的提出而产生其它的潜在隐患。例如,女性姨妈假的提出就造成职场女性或者待求职女性的职场危机。因此,这对某些性别保护制度的制定提出了新的挑战。

五、当下网络环境中性别舆论的相关性思考

1.关于性别舆论网络环境与现实环境的空间距离

关于性别舆论,网络环境和现实环境仍然存在一定的空间距离。

那些在网络上振臂高呼某种性别权力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或许并没有成为性别权力的践行者。例如,有些网友在网络上呼吁女性独立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仍旧不想工作、在经济上依附男性。由此有人指出真正的女权主义者,是那些活跃在争取教育权力、实现工作价值、家庭关系互助且自主的人们。因此我们在制造性别权力舆论的同时,更应该观察自身观念行为与自身言语是否照映。

2.有些问题纳入性别权力的视角讨论是否矫枉过正

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很多问题一不留神就会被纳入性别权力的视角而形成讨论,但是其中有些问题是否与性别权力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仍然值得思考。例如,彩礼应不应取消、两性相处中的出轨、女大学生轻生、孕妇抑郁等问题,如果一出现这种问题就从性别角度进行讨论,而忽视了性别之外的更为主要的因素,这种情况下造成的性别舆论可能会更加污浊。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

更多舆情热点请关注:

新浪微博:@蚁坊软件 @蚁工厂 @鹰眼舆情观察室 @鹰眼口碑研究室

 


免费试用

首页

产品中心

舆情播报

关于蚁坊

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