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0986
当前位置: 首页>> 舆情研究 >>正文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信息的乡村传播

2020-02-12 11:40
作者:浏览次数:21708

新型冠状肺炎自从在武汉爆发以来,病毒“人传人”的感染性的特点牵动全国各个地区的人们的心。全国各地为了防止疫情随着春运的走势在全国的蔓延,由武汉至周边省份以及全国各省,由城市下至乡镇乃至各个农村全面启动疫情防控,积极进行有关疫情防控信息的传播普及。春节期间,因返乡、聚众拜年、乡村风俗等引起人员流动对疫情防控提出了挑战,因此,加强乡村地区的疫情防控信息的传播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乡村地区的传播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疫情防控信息的乡村传播也表现出自身的特点。本文立足于乡村地区的传播生态,对此次疫情防控信息的乡村传播呈现出来的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或者可以总结一下在当下乡村传播环境中面对突发性事件该如何进行信息传播的有效经验。

一、乡村地区的传播生态

乡村社会结构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特殊的景观,在乡村社会结构中所衍生出来的乡村传播生态也具有其独特性。当下乡村地区的传播生态一方面呈现出新旧媒介交融的状态,即大喇叭、宣传标语、电视新闻报道等传统媒介和网络环境下智能手机等新媒介共存;另一方面呈现乡村流动性加大但仍旧相对封闭的局面,构建出乡村内外的信息流通以及乡村内部的信息互动等多种传播关系。除此之外,乡村的传播生态还呈现出稳定的人际传播、明显的群体传播等多种传播形式,这些传播形式影响着信息在乡村的传播效果。最后,对于乡村的传播生态来说,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信息接受的问题,乡村环境中知识水平相对较低且传统观念较强的主体受众对于信息的认知接受程度是影响乡村信息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

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信息乡村传播的几大特点

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信息在乡村地区的传播总体上看来表现出一定的突发性、集中性,形成了空前的传播阵势。在这场疫情防控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呈现以下传播特点。

1.以村干部为传播主体进行信息宣传下的认同和争议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信息的传播过程中,重要的传播主体村干部通过大喇叭对疫情防控的信息宣传无疑是最为显著的传播景观。村干部通过大喇叭进行的疫情防控信息宣传主要是面向乡村内部的村民,但是在网络环境下,这些疫情防控信息的宣传也被传播到网络上,吸引了网络的关注度。从乡村大喇叭的信息宣传的传播效果来看,主要体现在认同和争议两大方面。

从认同的角度来看,分为乡村内部村民和外部社会两大方面。从乡村内部村民来说,乡村村民对于权力结构的单一化认知,村干部的带头宣传与引导在乡村信息传播格局中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加之,村干部传播的信息对村民来说具有地理上和心理上的接近性,村民由于和村干部共同生活中一个村子,且这些信息大多数与村民有关,所以对于村干部的信息宣传持较为信任与服从的态度,这是本次疫情防控信息在乡村传播格局中比较有利的一点。随着疫情的进一步加重,以乡村干部为代表实施的乡村道路封闭、乡村通往外界的路口实施人员值班看守等行动讯号也促成了村民对规范自身行为的认同态度。从外部社会认同来看,主要表现在网络空间内网民对于乡村疫情防控信息的硬核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表现出的舆论支持,其中以河南农村疫情防控信息的传播多次登上网络热搜,河南乡村大喇叭响起来为全国农村疫情防控交出了高分作业。

 

从争议方面来看,主要是表现在村干部在宣传防控信息时表现出来的言语不当和疫情情况的过度夸大形成一定的争议。这种争议从某种程度上引发了受众的不舒适感,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在此次严重的疫情肆虐下这种争议最终获得了受众的谅解。

2.村民受众的知识水平以及传统观念影响对信息的接受和筛选

在探究受众的受教育水平与被说服程度的关系上,霍夫兰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说服研究实验,区分出“知情的观点”与“盲情的观点”,即:受教育水平高的人在接受一个观点时会通过复杂的材料和大量事实来酌情考量是否去坚持或者改变自己的观点,比较容易被事实说服;受教育水平低的人则会根据所接触的信息不加分析筛选的进行接受或者摒弃。我们必须承认,在乡村中以农民为主体的受众受教育水平较低,知识水平相对低下,在面对新信息时对信息的接受度和筛选能力存在一定缺陷,往往会出现盲目全盘接受进而造成自我恐慌,或是产生不以为然的态度且根本不被说服。在此次疫情防控信息的传播中,村民的态度大体表现出从刚开始的不以为然到群体恐慌的过程。

另外,中国乡村社会传统观念强烈,这种传统观念也能影响对新信息的态度,这种态度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即新信息是否与村民自身传统观念相契合。此次疫情正值春节期间,农村春节要聚众拜年走亲戚的传统习俗与疫情防控信息并不契合,传统习俗是否让位于疫情防控,最终形成了传统习俗与防控信息的较量。

3.新媒体环境下的村民对疫情防控信息的分享和互动

近些年来,网络的覆盖式的发展,改变全球的信息传播格局,新媒体信息传播迅速渗透到各个地区。乡村封闭式的小圈子信息流动被打破,扩大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来源,对于外界信息的接受程度也在日益提高,此次新冠肺炎的传播在新媒体生态下,有关防控肺炎的信息凭借各种通俗易懂的新媒体上的信息内容逐渐被乡村地区所认可和接受,从传播效果来看主要体现在互动与分享上。

本次新冠肺炎防控信息以抖音、快手为主要阵地的短视频段子传播,在各个社交平台进行迅速传播扩散,通俗幽默但不乏震慑力的语言甚至方言,获取了乡村受众极大的好感,并以此形成信息认同;以微信家庭群和朋友圈为主要阵地的亲友线上分享自己周边的感染与防控情况来警示亲友来重视此次新冠肺炎的扩散和蔓延,凭借线下人际关系来促进线上信息说服,认同效果比较明显;以人们日常手机必备软件例如头条、百度等来进行滚动式的信息覆盖,重复性的信息传播共享,无疑在对于说服村民上起着不可忽视的强化作用。

4.乡村外出者对乡内居住者的信息告诫与劝服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同提高,乡村中众多的外出者的信息输入也成为打破城乡信息壁垒的重要途径。在此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乡村外出者即乡村大学生、乡村在外工作者较早的认识到疫情的严重性,因此将他们疫情防控的认知反馈给乡村中的亲属,最开始乡村亲属对他们的信息告诫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最终演化成乡村外出者与乡内亲属之间的无尽争吵,因此惹得众多农村出来的网友在网络上对父母亲属无所谓的态度极力吐槽,尽显无奈与气愤。

但是随着各路疫情防控信息的不断轰炸,乡内居住者逐渐认识到疫情的严重性以及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开始与乡村外出者在疫情防控上达成共识,听从他们少出门、出门戴口罩的信息说服。

5.乡村部落式的暗示与传染

从总体上来说,乡村社会变动率相对较低,社交圈子稳定,人与人之间彼此熟悉信任,当一个突发性事件突然介入其稳定的生活系统时,熟人之间的人际传播有效性远高于对于接受外界信息的有效性,往往会自发形成一定规模的群体传播与群体共识。另外,有研究表明个人趋同倾向源于群体归属感,这种现象在乡村部落式的传播生态中尤为明显。在缺乏变动的乡村社会结构里,个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以地缘和血缘连接起来的群体,形成极为强烈的群体归属感潜移默化的进行信息传染与态度暗示,甚至决定着人们对于信息接受的程度。

在本次新冠肺炎防控信息的传播中体现出一种集体式的不以为然和集体式的过分解读。在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互为作用力现象尤其明显的乡村传播环境中,当进行疫情防控信息的宣传与说服过程时,这种乡村部落式的暗示与传染表现的格外明显。但是在此次疫情防控信息的传播中后期中,这种乡村部落式的暗示与传染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正面效果,例如,由起初集体式的不戴口罩渐渐自觉主动的集体性的戴口罩外出。

三、关于突发性事件在乡村实现有效传播的经验总结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信息在乡村地区的传播在整个社会传播格局中无疑呈现相对独特的传播景观。它表现出当下乡村中的传播环境存在着一定的不变与变的发展规律,不变的是传统的宣传媒介依然十分有效、乡村受众在接受新信息时的心理基础依然发挥较强的作用;变的是新传播媒介上的信息开始有效地对村民受众产生影响、城乡之间日益加强的流动性更是拓宽了乡村信息的传播空间……因此,当下的乡村传播环境应该成为突发性事件信息在乡村实现有效传播的宏观观照。除此之外,在微观上更要将新旧传播手段有效结合,将人的共同心理特征与乡村特有的乡土性格有机联系,将提高乡村受众对于信息传播的接受能力与价值辨别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

更多舆情热点请关注:

新浪微博:@蚁坊软件 @蚁工厂 @鹰眼舆情观察室 @鹰眼口碑研究室

免费试用

首页

产品中心

舆情播报

关于蚁坊

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