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媒体、全链路、全场景的舆论生态中,属地政府既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一条短视频、一场执法冲突、一次政策误读,都可能跨地域、跨圈层裂变,迅速演变为公共事件。要想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必须建立一套与属地事权、财权、人力资源相匹配的舆情监测体系。本文结合基层实践,系统梳理属地政府舆情监测的“六大重点”与“八大方法”。
一、属地政府舆情监测的六大重点
1、民生痛点: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社保、环保、食品安全,任何个案都可能触发共情。
2、执法争议:城管、交警、市监、应急等一线执法场景,易因“过程不透明”“话语不对等”引爆舆情。
3、工程项目:征地拆迁、邻避设施、PPP项目、旧改棚改,涉及利益主体多、周期长、对抗性强。
4、公共安全: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公共卫生、校园安全。
5、官员言行:领导干部的雷人雷语、特权行为、生活作风,极易成为“顶流”话题。
6、意识形态与民族宗教:错误言论、非法传教、境外势力炒作,属于“一碰就炸”的高危区。
二、舆情监测的八大具体方法
(一)技防
借助鹰眼速读网舆情监测系统:设置角色,轻松实现属地舆情实时监测。像鹰眼速读网这样优秀的监测系统能够读懂用户的“权责范围”。它具备两大关键能力,第一,对行业的深度理解:能将“教育”这个标签,自动关联到高考、师德、校园安全、双减等一系列复杂议题。第二, 对地域的精准感知:能准确识别信息发生的地理位置,并将其与你的管辖范围进行匹配。当这两个能力结合,系统就能为你构建一个专属的、高度聚焦的信息流,其内容与你的岗位职责天然契合。不再受制于互联网热点瞬息万变,每天需要不断更新关键词的困惑,轻松实现属地舆情实时监测。
(二)人防
① 每个村(社区)至少 1 名专职或兼职舆情监测人员;
② 人工巡查,及时“舆情上报”,每日定时巡查互联网舆情信息,发现敏感信息,利用“鹰眼速读网”一键上报。
(三)分级管理
根据舆情的风险高低程度可以初步分为以下3类,按照不同的风险等级进行管理。
1、重大敏感舆情,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
2、负面扩散趋势明显,需跨部门协同处置的舆情事件;
3、苗头性信息,属地乡镇或职能部门 24 小时内能反馈核查结果的舆情。
(四)快速反应机制
1、确定县政府新闻办(或网信办)作为总的指挥中心
2、建立舆情处置、媒体沟通、技术支援队伍
① 现场处置队(公安+应急+行业主管);
② 媒体沟通队(宣传+融媒体中心+法律顾问);
③ 技术支援队(第三方舆情服务公司+大数据局)。
(五)定期舆情培训
每月/每季度组织一次舆情培训,提高属地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舆情回应能力。
(六)建立发言人制度
1、确定属地发言人
2、统一对外回应口径
(七)评估
1、舆情平息 7 日内,对相关舆情进行“回头看”,核查整改清单。
2、、建立“舆情案例库”,供舆情培训使用。
(八)“人才+资金+技术”保障
1、人才:与省级融媒体中心或专业舆情服务公司合作,每月/每季度定期邀请舆情专家下沉乡镇现场带教。
2、资金:将舆情监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3、技术:依托省级政务云,为每个县开通舆情监测 SaaS 账号;
五、结语
属地政府只有把监测重点与民生痛点、执法堵点、发展难点精准对齐,把技术精度、制度硬度、情感温度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实现“矛盾不上交、舆情不外溢、风险不外传”。当舆情监测成为县域治理的“传感器”和“预警器”,基层政府就能在时代浪潮中把稳舵、定好锚、扬起帆。
相关阅读推荐》》出现突发事件时,舆情处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