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联作为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组织,在当前这种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中,也面临着诸多网络舆情风险。那么,到底社科联网上舆情风险点有哪些呢?又该如何做好网络舆情风险的预防工作呢?接下来,本文就来为各位一一进行解答。
1.信息源不准确。社科联发布的信息往往会成为公众关注与传播的对象,如若存在部分信息源存在偏差,这一不准确的信息发布后,会极易遭到了众多网民的质疑,引发了负面舆情。
2.传播途径误导。网络传播途径丰富多样,一些平台为追求热度,可能会对社科联发布的信息进行断章取义式的传播,进而引发了公众对社科联研究客观性的质疑,导致舆情发酵。
3.信息解读错误。不同受众对社科联发布的信息解读能力与角度各不相同,这也容易导致信息解读错误。此时没有及时的专业解读引导,错误的解读可能会广泛传播,对社科联的权威性造成损害。
1.建立学术成果传播合规审查机制
对社科联主办的学术活动、发布的调研报告、推送的专家观点,需建立三审制度。所谓的三审指的是审查内容合规性、审查传播适配性、审查风险预判,预判可能的误读方向。
2.组建跨学科舆情研判团队
如可通过组建一支由传播学者、法学专家、社会学专家构成的舆情研判团队,对社科联重点传播内容进行风险评级,高风险内容需及时调整传播策略或暂缓发布。
3.构建智能舆情监测预警系统
若仅靠人工巡查难以应对海量信息,需借助专业的舆情技术工具提升监测效率。如可引进一套类似鹰眼速读网这类智能化的舆情监测系统平台,自动实时监测全网涉社科联相关的舆情信息,并自动判别其中的负面信息,及时预警推送至相关负责人,便于用户能够及时发现潜在舆情风险信息。(网上舆情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平台免费试用入口>>>)
相关阅读推荐:网络舆情风险排查方法与措施有哪些?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